四卷。清姜宸英(详见《江防总论》)撰。是书皆订正《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及考证经史之语。其中考论礼制,精赅颇多。其自序称,阎若璩欲改“札记”为“札记”,固引《雨雅注》、《左传注》中都有“简札”
一卷。清刘光蕡撰。刘光蕡治经,喜欢以古证今,只要能伸其政论,就不必求得合乎经旨。他在卷首“自序”中说:“泰西宪法精理,《尚书》二十八篇已阐之,而《立政》一篇,尤重用法,克知灼见以任人,博采庶言以为法。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握诚图》。诚为天道,王者应该掌握,有图相配,故名《握诚图》。其中载“刘媪梦赤鸟如龙戏己,生执嘉”(《史记·高帝本纪》正义引),
十四卷。明聂豹(1487-1563)撰。聂豹,字文蔚,号双江,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其生评事迹详见《困辨录》。此集乃其侄礼部郎中聂静所编,第一卷至第十一卷皆文,第十二卷为诗,第十三卷为寿文、杂著。据
五十一种,其中九种为二十五卷,其余不分卷。清邹凌沅编。邹凌沅字叔澄,江西高安人。丛书名曰“通学”,是取中西学术融会贯通之意,所收大部分是介绍西方文化学术的著作和译著,如邹凌沅编《中外章程汇编》、《格致
五卷。清潘文熊(约1892前后在世)撰。潘文熊字质文,号幼南,江苏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光绪三年(1877)进士,官刑部主事,改选扬州府学教授。本书为潘文熊遗集,卷一为《拙余吟稿》,卷二为《宝砚斋诗稿
七册。清汪莱(1768-1813)撰。汪莱字孝婴,号衡斋,安徽歙县人。他自幼家贫,但酷爱学习,年十五,补府学生员,二十岁后,读书于吴县(今苏州)葑门外。在学术上颇受学者江永、戴震影响,他力通经史百家及
七卷。明曹学佺撰。该书以象占为主,多取来知德《易注》,而不信朱子《本义》。如认为凡“辞”都是象,朱子将一辞分割为象、占两部分者非。又认为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只是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中,并非真的阴变为阳、阳
六卷。清胡文英(详见《诗经逢原》)撰。此书凡六卷,不释全经,亦不录经文,凡有所得,则分别条录之。据书首自序云:“余前辑《诗经逢原》、《诗经补遗》,而意有未尽,复为《毛诗通义》。”知此书是在《诗经逢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