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御批通鉴纲目

御批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一卷,外纪一卷,举要三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九卷,以上诸书都是由清圣祖玄烨御批,吏部侍郎宋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校刊颁行的。《通鉴纲目》一书是朱熹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作纲目,但他本人只手定了凡例一卷,其纲皆门人依凡例而修,其目则为赵师渊所撰。尔后尹起莘、刘友益等人又为之疏通义旨,到明弘治年间莆田黄仲昭取诸家之书,散入各条之中,遂成通行本,但以上诸家,均事崇朱子,只是循文敷衍。至明末张自勋作《纲目续麟》,才开始以春秋旧法纠正其书义例之伪。又有芮长恤作《纲目拾遗》,以通鉴原文辨删节之失。各家所见,聚讼不已,于是清圣祖玄烨依陈仁锡刊本亲加评定,厘正群言,折衷归一,乃有《御批通鉴纲目》一书。此外金履祥嫌刘恕的《通鉴外纪》失之嗜博好奇,乃搜采经传,上起帝尧,下迄周威烈王,作《通鉴前编》,又总括全书纲领,撰为《提要》,采上古轶闻,撰为《外纪》,陈仁锡刊印此书时,稍变其体例,改题曰《通鉴纲目前编》,与《纲目》合刊,此书亦蒙清圣祖玄烨御笔品题。明人商辂等作《通鉴纲目续编》,颇多舛漏,此书因被陈仁锡缀刊纲目之末,故亦得同邀御览,并示别裁。后至乾隆壬寅年(1782年),清高宗弘历又御笔题词,复召廷臣详加刊正其书,以协于至公,而求昭垂千古,成为读史之指南。有康熙间刊本。

猜你喜欢

  • 铁立文起

    二十二卷。清王之绩撰。王之绩字懋功,斋名铁立,安徽宣城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共二十二卷,皆论作文之法。卷首曰《文体通论》。前编十二卷,共九十三种。后编十卷,自王言至论判,共四十八种。大略采之《文

  • 冠仪约制

    一卷。汉何休(129-182)撰,清马国翰辑。何休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质朴呐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擅长历算,尤好《公羊》、《春秋》。太傅陈蕃征他参政,蕃败,罹党锢。党禁解,辟司徒,拜议郎

  • 尚书郑注

    十卷。本书为清人孔广林辑本。孔广林字丛伯,生卒年不详,山东曲阜人,官太常博士。本书卷首有孔广林自序以及张海鹏后序。孔广林在自序中称,郑玄注“三礼”,都以每篇为一卷,故目录云,凡著“三礼”七十二篇。大概

  • 砚史

    一卷。宋米芾(详见《画史》)撰。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备列晋砚、唐砚、宋砚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从玉砚至蔡州白砚共二十六种,特别对端砚、歙砚,辨之

  • 哦月楼诗存

    三卷。《诗余》一卷。续一卷。清储慧撰。储慧,字啸凰,江苏宜兴人,蒋萼之妻,生卒年不详。此书是光绪十一年(1885)排印本,与其夫的《替竹盦词》合并在一起刊印出来,此书前有周家楣所作序言、钮餐英、程幼云

  • 括谈

    二卷。清代奕赓撰。此书记载内容除了清廷遗事、琐谈外,主要以记载清代朝政公规、章服制度、礼贤下士的事例、会典、通礼等为主,书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书中考证较为详尽,是了解清宫廷生活、朝政始末等

  • 切韵笺注

    唐长孙讷言撰。长孙讷言为北周仆射长孙俭之后,唐黄门侍郎长孙师之子,曾官德州司户参军。《切韵》问世以后,“时俗共重,以为典规;然苦字少,复阙字义”,所以增订修补《切韵》的作品也就渐渐地多起来。据《广韵序

  • 蛰庵日录

    四卷。明顾起元(1565-1628)撰。顾起元,字太初,一作邻初,号遁园居士。江宁(江苏南京)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卒谥文庄。起元著有《金陵古金石考》、《

  • 甘泉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吴鹗峙、王熙泰修,厉鹗等纂。吴鹗峙,山东沾化人。举人,乾隆三年任甘泉知县。王熙泰,盖州(今辽宁盖县)人,乾隆七年知甘泉县事。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浙

  • 说文经字考

    一卷。清陈寿祺(1771-1834)撰。寿祺字恭甫,一字苇仁,号左海,又号梅珍,晚年自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邃经术,工文章,著作尚有《五经异义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