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强识编

强识编

四卷,续一卷。清朱士端撰。士端字铨甫,江苏宝应县人,道光元年举人。士端曾住在王引之家,得亲炙其父念孙,饱闻王氏父子之论,故于声音训诂之学,俱有心得。此书大旨与《经义述闻》相近,而精则不及。如释《诗·载驱》“齐子岂弟”,因袭冯景《解舂集》,主郑笺说,并即其义而引申之。其实误。萍乡文廷式曾说,“岂弟发夕”,岂弟双声字,发夕叠韵字,皆由声得义,与下文翱翔同一例。此解至确。又《新序》述韩诗,谓《新序·杂事篇》、《说苑·君道篇》引《诗》与《韩诗外传》同,据此认为刘向述韩诗是可信的。这也是臆度。鲁诗、韩诗有时相合,不一定就是述韩诗。但朱氏确长于小学。如《尔雅》“佻佻,契契,愈遐急也。”朱氏认为此文上下多用职韵,“急”在缉韵,盖古音相出入。江氏《古音标准》,顾氏《诗本音》,俱未细审《尔雅》缉职二韵通转之文,与“戒”“急”“棘”古音通假之例。戴氏《声类表》,并《文集》皆云“戒,备也,义优于急,不特于韵得也。”这说明戴氏也不知古音戒、急、棘通假之例。朱氏历引经传为证,既详且析。其《阮氏释心补义》,似亦不以阮说为然而补之。故引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认为“用”字所包甚广,所推甚大。《说文》“用”训为“可施行也”等等。按,阮释似舛谬,不如即以朱氏之说正之。阮氏引《释名》“心,纤也,言纤微无物不贯也。”以为此训最合本义,盖纤细而锐者,皆可名曰心,但言心而纤锐纤细之意见矣。又援虞翻《易注》,以为枣棘之属,初生未有不先见尖刺者,尖刺即心也。然而,一字兼数义是常见现象,不宜动辄执一以概其余。尖刺可以解释为纤微,无物不贯,可是尖刺难道可以用来解释心吗?证之群经,除所引《诗》“棘心”,《礼》“松柏有心”外,罕有合者。如《易·彖辞》“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其“心”字就不宜解释为“尖刺”。刘熙所谓无物不贯,即朱氏所谓所包甚广,所推甚大的意思。阮氏沿袭宋明儒者好言心的传统,矫为此释,而不知其义难通。续卷多为杂考,可取者不多。有同治元年春雨楼丛书刻本。

猜你喜欢

  • 苇间集

    五卷。清姜宸英(1628-1699)撰。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时已年届七十。廷试为帝所赏识,擢置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后充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事被人攻讦,正考官李

  • 示儿编

    也称《履斋示儿编》。二十三卷。南宋孙奕(生卒年不详)撰。孙奕字季昭,号履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仅据书中第十卷称绍熙丁巳(当为庆元丁巳,1197年)三月,侍宴春华楼,听到大丞相周益公议

  • 道德论述要

    见司马光《道德真经传》。

  • 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乡言解颐》五卷,清李光庭撰。卷一天部,卷二地部,卷三人部,卷四卷五为物部上下。全书以乡语农谚证天文、地理、人情、物态等,于百工技艺、商贾市肆、民俗风物、轶闻琐事等皆有记述。《吴下谚联》四卷,清王有光

  • 同文馆唱和诗

    十卷。宋邓忠臣等(生卒年不详)撰。忠臣,字谨思,别号玉池先生。湖南长沙人。熙宁进士,官大理丞,迁考功郎。同文馆本以待朝鲜使人。时邓忠臣等同考校,即其他为试院,因录同舍唱和之作,汇为一编。按《宋史·艺文

  • 代数术

    二十五卷。英国华里司(1768-1843)撰。清华蘅芳(1833-1902)、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合译。华里司,英国自学成才数学家,曾任爱丁堡大学教授,主要贡献在几何方面。华蘅芳,字若汀,江苏

  • 乡党典义

    二册不分卷。清魏晋(生卒年不详)撰。晋乃衡阳人。是书取经传中的制度、名物,来考订《论语·乡党篇》。其遍稽诸经传,根据诸注疏,取证于婺源江永的《乡党图考》。讨论其源流,参证其得失,颇为精密。晋自序中称是

  • 养吾斋集

    三十二卷。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刘辰翁的文名擅于宋末,将孙濡染家学,颇习父风。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询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

  • 论语俟质

    三卷。清江声(1721-1798)撰。声字叔沄,晚号艮庭,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经学家。其学墨守汉学,著有《尚书集注音疏》、《六书说》等。是书成于嘉庆四年(1799)当时江声已七十九岁高龄。声于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四卷。《外集》一卷。旧本题西泉吴正子笺注。须溪(今江西吉安)刘辰翁(详见《班马异同》)评点。吴正子不知何人。考此本以刘辰翁之评列于其后。吴氏当为南宋人。李贺诗注本甚多,明代以来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