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新义

尔雅新义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佃(1042-1102)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北宋训诂学家。受学于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曾与王子韶(圣美)校定《说文》。精礼学及名物训诂。著书凡二百四十二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谓“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遗》卷七谓《尔雅新义》三间堂刊本二十二卷,曰:“宋陆佃撰。《中兴书目》、《书录解题》、《通考》、《宋志》俱著录。陈(振孙)氏云: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至焦氏《经籍志》、叶氏《竹堂书目》尚载之,朱氏《经义考》始注曰未见。然《永乐大典》中亦有其书,惟文句讹阙,不能排纂成帙(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埤雅》下)。全谢山《经史问答》七称曾见之;惜未钞,今旁求不可得矣。据此,足证其书世犹仅有存者。此本为萧山陆(芝荣)从杭州吴山书肆所得,誊写讹脱,亦几不可读。后假得宋茗香(大樽)校本,是正文字,差为完善,因付之梓,以广其传焉。”案嘉庆戊辰(1808年)三间草堂刊本二十卷、叙录一卷,周氏二十二卷说误矣。周中孚又云:“是书承诏而作,用力甚勤,当代立于学官,在《三经新义》之次;然宋时如陈氏诸人已不满其书。今按编中详究名义,颇多深思。”清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曰:“并足以资考订,亦读经者之所不废也。”今坊间刻本皆以三间草堂刊本为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易得,云据《粤雅堂丛书》本影印。

猜你喜欢

  • 蛣蜣集

    八卷。明郑若庸(约1535前后在世)撰。郑若庸,字中伯,号虚舟。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年十六为诸生,以任侠不羁被斥,隐于支硎山,后为赵王厚煜所聘,为之著书。著有《蛣蜣集》、《北游漫稿》、《美隽》等。

  • 雁来鸿丛书

    十二种,十八卷。清佚名编。丛书不著编者名氏。所收均为清代说部笔记著作,共十二种:冯舒《虞山妖乱志》二卷、佚名《大狱记并附录》、查仲浩订证《鸳鸯镜》、佚名《石□记传奇》、清舒植《乾嘉诗坛点将录》、陆莘行

  • 续增刑部律例馆说帖揭要

    十七卷。清胡调元撰。胡调元,福建长汀县人。嘉庆举人。任安徽沪州知府、颖州知府。是书前有作者自叙编书原委,其卷一为名例,卷二为婚姻、卷三为仓库、卷四为课程、卷五为钱价、卷六为祭祀,卷七为盗贼,卷八为人命

  • 古今彝语

    十二卷。明汪应蛟编辑。应蛟,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生卒年不详。著有《中铨》、《病吟草》等。《古今彝语》杂录史文,上自唐虞,下迄于元代,范围极广,漫无义

  • 论语赘说

    二卷。清胡清瑞撰。清瑞字辑五。襄城人。是书意在攻程朱,以为汉学家张目,大意谓《论语》之作,非孔子之意,《论语》之为四书试多士,尤非孔子之心。然既已辑为四书而注,固应即《论语》以窥删定赞修之心,而求合于

  • 拟明史乐府

    一卷。清尤侗(生平详见《西堂全集》)撰。该编是尤侗篡修明史时,讨论之余,采其遗事,以备后人戒鉴,撰为乐府诗百首,兼有咏史之意。各篇以三字为题,如《朱家巷》、《鄱阳湖》等。其子尤珍注释详尽、周密。该编有

  • 孟子学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字古香,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学》、《周官学》、《书学》、《诗学》、《孟子学》等。是书为《所愿学斋书钞》四种之一,其中语多陈因,唯言“易耨即代田”尚得其遗

  • 群经释疑

    六卷,清黄维清撰。黄维清,广东梅县人,生卒及生平事迹不详。这本书是在十三经注疏及清儒经说中未妥贴者的基础上进行的,单以俞樾的言论为主。俞樾的学说散见于所著的群书之中,而以《茶香室经说》为准。诸条大多引

  • 沈氏乐府指迷

    一卷。宋沈义父(生卒年不详)撰。沈义父,字伯时,从卷首自题中所称与静翁、梦窗相识、唱和的时间推知,义父当为南宋理宗时人。履贯不详。《四库》所依之本,系附刻于陈耀文《花草粹编》之中,计为二十八条。其论词

  • 琴旨

    二卷。清王坦(生卒年不详)撰。王坦字吉途,南通(今属江苏)人。王坦作此书,本照《律吕正义》的宗旨,而加以推究阐明。其五声数论琴之说,认为丝乐弦音,应当以五声之数定其丝纶多寡之数为体,徽分疏密之数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