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亭编年诗
不分卷。清王箴与(1693-1758)撰。王箴与,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一(1712)年进士。雍正十三(1735)年官卫辉,以官事下狱,旋释还。王箴与还著有《木清阁文稿》,《诗意存》,《春秋意存》等。又有许多农事诗。曾为袁枚纂《江宁县志》。是集收自乾隆二年至乾隆十七年间诗作,计一千一百三十二首。书中有翁汝骧,查慎行,辛藻功所作序。是书有乾隆间刻十八卷本,嘉庆元年(1796)刻十卷本。
不分卷。清王箴与(1693-1758)撰。王箴与,宝应(今江苏宝应)人。康熙五十一(1712)年进士。雍正十三(1735)年官卫辉,以官事下狱,旋释还。王箴与还著有《木清阁文稿》,《诗意存》,《春秋意存》等。又有许多农事诗。曾为袁枚纂《江宁县志》。是集收自乾隆二年至乾隆十七年间诗作,计一千一百三十二首。书中有翁汝骧,查慎行,辛藻功所作序。是书有乾隆间刻十八卷本,嘉庆元年(1796)刻十卷本。
十八卷。清吴湛撰。吴湛字伯其,号冉渠,河南睢阳(今商丘)人,生卒年不详。其书以《文选》所录诸诗歌,自汉高帝以下以时代编次,而荆轲《易水歌》十五字别为一卷。前列六朝选诗缘起一卷,皆杂引六经以释之,迂远鲜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六卷。不著撰人。明宪宗时官撰。书前有刑部员外郎姚江舒春序,序中称太监钱公总掌御马监,命本监中官善于马者,依据马经旧本,参以群书,详加考订,辑成此书。卷数不等,明刻《图像马经全书》为十卷。《四库全书总目
一卷。清王小航撰。王小航名煦,以字行。光绪年间进士,候补四品京卿。此书名为“卫经”,是指卫《古文尚书》经。对于明代以来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和攻击,王小航深感义愤,所以欲与其同志者联合出力以捍卫《古文尚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事迹详见《易象正》条。该书作于道周受廷杖下狱之时,盖起草于崇祯十一年(1638),完成于十六年(1643)。该书宗旨在于阐明《孝经》五大义:“本性立教,因
四卷。附刻 二卷。明徐学诗(1517-1567)撰。徐学诗字以言,别号龙川,上虞(浙江绍兴)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选郎中。以劾严嵩父子罢职。隆庆(1567)初起南京通政司参议,
十六卷。清鄂尔泰(?-1732)纂辑,鄂尔泰,字毅庵,满州镶兰旗人。西林觉罗氏。高祖屯泰,明朝开国初年率旗来到汪钦,授佐领。从此世代居住汪钦。康熙四十二年(1703)鄂尔泰由举人世袭佐领,授三等侍卫。
二卷。清代李详(生卒年不详)撰。李详字慎言,一字审言,号后百药生,又号愧生,兴化(江苏中部)人,官至江楚编译局分纂。此书主要内容是记载清代儒家学者的轶事及其著述的概况、文章注释、义理是非等,并附有作者
一卷。清林春溥(详见《春秋经传比事》)编。此书为东汉郑玄及蔡邕年谱合表。郑表据沈可培所撰《郑康成年谱》,蔡表据王昶所撰《蔡中郎年表》。书横分三格,上格纪时事,中格纪郑,下格纪蔡。二人行事撰述,与时事有
一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潘曾纮编。焦竑曾从学于耿定向,又与李贽是好友,因此思想观点也倍受他们的影响,尤其是李贽对焦竑的影响最深。李贽极力诋毁孔子,提出“非孔”的口号,因此焦竑在此书中,便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