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平海疏议一卷;附平海咨文一卷;师中小札一卷。清万正色撰。万正色,号中庵,晋江(今属福建泉州市)人。由行伍起家,康熙间授陕西兴安游击。吴三桂反叛时,万正色在四川地区阻击,连破野狐岭及阳平关,后又收
二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五十要问答》主旨显一乘文义分齐,故作五十要问答。通过广征博引,分辨他说,阐明作者所见主张和观点。所提问题并不依经文的先后,大义是
一卷。清贺长龄撰。贺长龄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嘉庆十三年进士,官至云贵总督。是书作于道光年间贵州巡抚任上,作以训民夷,因而辞取通俗。该书多本前人旧说,不曾妄下己意,故以
一卷。唐张又新撰。张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元和九年(814)进士第一,任右补阙,党附于李逢吉,为八关十六子之一。先后任过江州刺史、刑部郎中,因罪贬左司郎中。著有《煎茶水
一卷。英国人傅兰雅(1839-1928)撰。1861年东来,任香港圣保罗书院院长,1865年转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编译处编译。1875年主编发刊《格致汇编》。1896年赴美,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学教
一卷。明虞淳熙(详见《孝经迩言》)撰。是书无序跋。虞氏征引诸书会及古文孝经者,录其所作驳语于其下,凡十六条。大旨拾司马贞余唾,不过征引稍广。是书缺乏新意,却对《古文孝经》持有成见,语多武断,诚不足取。
二卷。旧本题宋张抡撰。张抡,字材甫,籍贯及生卒年代均不详。据史书记载,张氏以词章邀宠,并对《易经》颇有研究,官至知阁,著有《绍兴内府古器评》。是书主要记载汉以前各种古器。上卷记载九十八事,其中如周文王
清王植(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植字怀三(一作槐三)。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授广东省和平县知县。本集是王植所自编。植喜讲学,其诗全沿宋代邵雍《击壤集》之风格。有清雍
不分卷。清纪大奎撰。纪大奎字向辰,号慎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乾隆年间举人,历官昌乐、什邡等地知县,颇有政声,后擢任合州知州,生卒年不详。著作有《双桂堂稿》、《续编》、《遗稿》刊行于世。此书就是
一卷。宋陈与义(1090-1138)撰。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出身,任太学博士,累迁兵部员外郎,官至参知政事。才智超群,儿时就能作文,尤长于诗,尝赋墨梅。著有《简斋集》(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