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称为“朱某学”。盖从汉儒传经不立名目之例,亦仿何休注《公羊传》称“何休学”。② 三本,管窥一卷。清吴隆元(生卒年不详)撰。吴隆元,详见《易宫》条。该书首为《孝经今古文考》,次为古文本,再次为今文本,复次为朱熹《孝经刊误》本。其大旨以古文为是,从朱氏刊误本用古文。③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孝经集灵节略》)订正。本书《孝经》本文与今本无异,只是“事君”章列第十六,“感应”章列第十七,依虞淳熙所更定章次,而与今文倒置。书首有诵经威仪,教人每日清晨盥栉盛服上香,向北礼拜毕,再面北默坐,闭目存想;又教人逆想在母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的情形,到此情志俱忘,只有绵绵一气,忽然自生欢喜。诵经威仪参合进了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佛教修止观之法,已非儒家所固有。该书版本为陈氏所刻《宝颜堂秘籍》本。④ 不分卷。清黄奭(约1790-1860)编辑。黄奭字石原,原籍歙县,寄居甘泉(今属陕西)。一生以读书稽古为乐,专事辑佚古书,凡二百八十余种,辑有《汉学堂丛书》、《高密遗书目录》等。是书共二十七条,系集诸书引孝经纬孝经说之文而成。书名作孝经而不附以纬字,似不甚当。书中荒诞无稽之文甚少,以训释之语为多。辑本中亦有注、疏相混,引语不明之处,当做修正。该书版本为汉学堂辑本。

猜你喜欢

  • 孟子学

    一卷。清沈梦兰撰。梦兰字古香,浙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学》、《周官学》、《书学》、《诗学》、《孟子学》等。是书为《所愿学斋书钞》四种之一,其中语多陈因,唯言“易耨即代田”尚得其遗

  • 寿藤斋诗集

    三十五卷。清鲍倚云(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鲍倚云字薇者,又字退余。安徽歙县人。工诗善学,年四十遂不赴乡举,以经学授于乡。此集皆撰者以行书自钞。分《暂游集》、《阮溪集》、《桐香集》、《餐荔集》、《后

  • 难经

    见《难经本义》。

  • 友声集

    七卷。清赖鲲升撰。赖鲲升,字沧峤,会昌(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著《友声集》。其父赖方勃与弟赖方度辟“霞绮园”,读书其中,一时多为题咏,后鲲升兄弟复读书园中,辑投赠之作为《友声集》。是集凡七卷

  • 佛国记

    晋代竺法维(生卒年不详)撰。竺法维,很可能是晋代来华的一天竺沙门。所作《佛国记》一书,早已亡佚。《通典》卷一百九十三、《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八十三、《水经注》卷一、《高僧传》卷二,均有引自《佛国记》一书

  • 韵学集成

    十三卷。明章黼撰。章氏字道常,别号守道,又号耕隐,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中年病足,隐居不仕,终生教授不求闻达。章氏取《洪武正韵》,参以《三苍》、《说文》、《玉篇》、《韵会》诸书,考订异同以成是书。

  • 春秋附记

    五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该书是作者考订《春秋》之作,对《春秋》中的文字训诂,以及经义都有所阐发。该书有传抄本,卷首有清嘉庆辛酉(1801)六月朔作者自题。

  • 大宋宣和遗事

    见《宣和遗事》。

  • 读毛诗日记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 寄楮备谈

    一卷。清奕赓撰。此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记载了清宫廷的一些史事、掌故。书中首先介绍了清宣宗如何俭行重德、清高宗如何仁慈忠孝、清圣祖如何仁爱武勇等内容;其次记载了清宫廷遗闻、典故等内容;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