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讲义

大学讲义

萧隐公撰。隐公原名炎,后称隐公,广东梅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隐公与同人在北京法源寺讲《大学》,因操方言,听众不多,乃著此书。卷首附开讲通告,有恽毓鼎序文以及隐公的自序。大意以为《大学》之道一句,总挈全部。下三句申发阐明学道之所在。正文在明明德,二个明字有人事与天然之别。程朱补释“格物致知”之义,是以《大学》为始教,必使天下之物,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极。此属于安而后能虑,知止而后有定,而后能静,能安。又以为欲明明德,合格物别无可由之路,欲格物舍慎独别无可入之门。全部引申譬喻,曲畅旁通,皆阐发格物的功效。还以为意、知、物三者不可分离,缺一不可。全书议多创辟,恽序称其深造自得,于《大学》特真契圣源。该书有民国元年(1912)排印本。

一卷。清苪城撰。城字岩尹,江苏溧阳(今江苏溧阳)人。是书无序例,大旨全宗朱子《章句》。又《章句》一书,诂义虽精,然间有过简之处与不相连接之处,苪城于是撰此书以便体会周洽。是书分章分节逐步解说,每章有总释,每节有分释,也有合数节总释的,如正心修身两章,有总旨,又有正修的全旨,修齐的全旨,齐治的全旨,治平的全旨。无非欲使一节之中,句句通贯,一章之中,节节通贯。合而观之,则全书无不通贯,不为钩深索隐,达意而止。是书全依朱注,不敢稍违,且多涉及章法字法。是书尚有原本。该书有光绪七年(1881)平陵书院重刊本。

① 一卷。清朱用纯(1617-1688)撰。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清理学家。其学恪守程朱,专倡主敬。所著《治家格言》(也名《朱子家训》),清中叶后传播甚广。还有《大学中庸讲义》、《柏庐外集》等。是书为与门人弟子讲究而作,意在切实可行。对经旨与朱注,俱体会至微。如谓欲读《大学》,须先识《大学》。章句说大学乃大人之学。朱子恐人误为有位者说,故云大人乃对小子之学而言。谓格物致知,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于万物中,实不外一人之心,理在物亦在心,所谓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也。谓为己为人即诚与伪,而此心诚伪之分,见于事则为义利,在人品则为君子小人,在治道则为王霸之异。谓新字不但去其旧染之污为新,虽旧污既去必逐日有一番振刷精神,便逐日有一番鲜新气象。谓自欺关头,断开不得。初间自欺,犹不能安,及因循惯,必且认欺为慊。不明之人,不叫做欺,知之而故昧之者叫做欺。不明之害小,自欺之害大。如此之类,说理极透。而所以提醒学者,尤为警切。是书有康熙间刊本。② 一卷。清李文炤撰。文炤,字元朗,号恒齐,湖南善化人。康熙举人,主讲岳麓学院数年。著有《周易拾遗》、《周礼集传》、《春秋集传》、《太极通书拾遗后录》、《西铭拾遗后录》、《正蒙集解》、《家礼拾遗》。是书为其掌教岳麓时所作。前有自序,认为《大学》一书,古本舛误,程子加以考定,朱子定为经一章、传一章。然格物致知之说,后儒众说纷纭,越远越失其真。偶于《说郛》内,得石经大学一帙,才知所先后,知道止知本为格致之义,既无缺佚,也无衍文。朱子考定时,南北之书未统一,无从得此本而折衷。读《章句》、《或问》者,不妨并存此书,相互参稽。八章之后,又作《石经大学辨论》一篇为问答,以申其说。《考大学》,本为《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现刻《十三经注疏》中,条理脉络,极为分明。该书有道光三十年(1850)刊本。

猜你喜欢

  • 字通

    一卷。宋李从周(生卒年不详)撰。从周字肩吾,临邛(今四川邛峡县)人,一说彭山(今属四川)人。治《三礼》、“六书”,尝与魏了翁切磋学问。是书成于嘉定十三年(1220),魏了翁为之作序。其自序云:“字而有

  • 韵法直图

    一卷。作者不详。明梅膺祚作《字汇》时,取《韵法直图》和《韵法横图》附于书后,这两种韵图影响很大,仿效两图体例的作品很多。《韵法直图》梅氏序云:“韵学自沈约始,而释神珙继以等韵,列为三十六母,分为平仄四

  • 乍浦志

    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宋景关纂修。宋景关,字今鄜,号话桑。浙江平湖人。乍浦属平湖县,为海防要地。南宋时置水军,设统制领之;元置市舶司,明时设千户等职,各有官署。清初只存守备、巡检两职,及海禁开,居民

  • 石经考异

    二卷(杭氏七种本)。清杭世骏(1698-1773)撰。世骏字大宗,号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雍正二年举人,乾隆元年召试鸿词,授编修,改御史。此书为补顾炎武《石经考》而作。顾氏依照《隋书·经籍志》

  • 临汾县志续编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潘如海、李荣和修,窦文藻、张榜花纂,郑裕孚增修。潘如海字藻江,广东人。光绪五年(1879)任临汾知县。李荣和,河北安国人,光绪六年(1880)继潘如海任知县。郑裕孚字有愚,广西

  • 学易集

    八卷。宋刘跂(?-1117)撰。刘跂,字斯立,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刘挚之子。元丰二年(1079)进士,初选亳州教授。元祐初,除曹州州学教授,以雄州防御推官知江州彭泽县。其后改管城、蕲水,所至有政绩

  • 宋子

    一卷。旧题周宋钘(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宋钘,战国时宋人。据史料记载,宋钘或作宋,或作宋荣子,与孟子、尹文、彭蒙、慎到同时。《汉书·艺文志》于小说家类著录《宋子》十八篇,注称“孙卿道宋子,其言黄

  • 若庵集

    五卷。清程庭(约1722年前后在世)撰。程庭,字且硕,号若庵,生卒年均不详。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本集有文一卷、诗一卷、词一卷、《停骖随笔》一卷,收康熙五十二(1713)年程庭至京师祭祀祈福时的日记

  • 春秋列国志传

    八卷(有刊本为十二卷)。明余邵鱼撰。余邵鱼字畏斋,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生卒年不详,明嘉靖末年在世,万历时余象斗呼为“先族叔翁”。所作《春秋列国志传》又名《列国志传》,长篇历史小说,叙述自商纣王即位选

  • 庚子京师褒恤录

    四卷。清裕厚等编。裕厚,蒙古正黄旗人,由举人官至民政部左丞。是书首载天津王守恂序,具言印书经过。其卷一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闰八月二十一日,留京办事大臣崑岗等会同顺天府,查明在京文武各员殉国捐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