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又名《桂平县资治图志》。清吴志绾修,黄国显等纂。吴志绾,字懋紫,号枢亭,福建连江县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二十七年(1762)莅任桂平知县。黄国显,广西永安(今广西蒙山县)人,恩贡,乾隆
二卷,清朱次琦撰。朱次琦(1807-1881),字雅圭,号子襄,广东南海人,道光丁未(1847年)进士,咸丰2年(1852年)任山西襄陵知县,爱民若子,旋引疾归隐,在九江镇礼山草堂讲学二十余年,以启迪
一卷。明瞿元锡撰。元锡,江苏常熟人,南明大学士瞿式耜之子,生卒年月事迹不详。《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记瞿式耜拥戴桂王抗清,留守桂林殉难事。顺治七年(1651)清军攻桂林时,桂林守将各营怯战怀私,清
二卷。清李衷灿(生卒年不详)撰。衷灿号梅村,含山(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学鹿善继、孙奇逢等人,官拜荆门州知州。本书共两卷,分内、外两篇。内篇记其讲学言论,认为人心本有觉悟,是可以转迷为悟的,性是永远不变
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579-648)等撰。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隋末进士,后任秦王李世民王府记室,协助筹谋统一,取得地位,官至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后封为梁国公。《晋书》是官修史
一卷。孟子校异 四卷。清姚凯元撰。凯元字雪子,浙江湖州(今浙江湖州)人。是书《论语》只存卷三,从《先进》篇起至《卫灵公》篇止。《孟子》四卷不缺。是书与《翟氏考异》互有详略,可以互证,其为翟氏所未及者,
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秦观(1049-1100)撰。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为临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由苏轼荐为太学博士,
二十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本书记录自周迄明圣贤名人言行,叙事之后附以论断。其中明人居三分之一。孙承泽出于东林党人门下,故本书所记明万历至天启间诸人传尤详。其间不免有门户之见。有清康熙刻本
何仲英著。是书共三章:一训诂,总论训诂之源流、要义、方法与术语;二代语的历史沿革,依据古籍,探索书面语的历史变迁;三现代方言,研究现代方言的起源和发展。本书是训诂学史上第一部通论性著作。商务印书馆19
十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析理极精,认为《四书大全》所引朱子之说,有绝非出自朱子,而为门人所假托者;有的为朱子之说,而也不可从者;有意甚是,而说不详者。而诸儒之说,又互有是非,皆为剖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