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大全

四书大全

三十六卷。明胡广(1370-1418)等撰。胡广字光大,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二年(1400)廷试第一,官文渊阁大学士。明永乐十三年(1415)胡广等奉敕而撰成此书。本书辑明永乐前为《四书》注解者计一百零六家,故谓之“大全”。胡广、杨荣、叶时中等三十九人编辑朱熹《四书集注》、真德秀《四书集编》、祝洙《四书附录》、蔡模《四书集疏》、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陈栎《四书发明》、胡炳文《四书通》、倪士毅《四书辑释》等诸家之说,汇成大编,先列《四书》正文,后置诸家之说,并重在摘引宋代理学家之说,尤其突出程朱之义。明成祖为之作序,此书遂成官定教科书,此后也就以此书取士。顾炎武《日知录》谓此书乃就前儒成编,杂为抄录,而去其姓名,主要剽窃倪士毅《四书辑释》。该书初与《五经大全》一并颁行,然当时以《四书》义为重,故而大行者唯《四书大全》。后来《四书》讲章浩如烟海,大抵以此书为滥觞。至此由汉至宋之经术大变。求取功名者专学此书,连宋儒之书亦不再过目。

猜你喜欢

  • 鳌峰讲义

    四卷。清潘思榘撰。潘思榘详《周易浅释》条。此书是作者任福建巡抚、执掌鳌峰书院时为诸生讲授《大学》、《中庸》的讲义,其学生将其汇编成书而付梓。

  • 仁峰文集

    二十四卷。《外集》一卷。明汪循(约1510前后在世)撰。汪循,字进之,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永嘉知县,官至顺天府通判。汪循有直声。正德初(1506),太监刘

  • 尚书因文

    六卷。清武士选撰。武士选字万青,河南长葛人。武士选在卷首“自序”中称,幼时读《尚书》,每苦于时下讲义皆节节作过文,自添步障。后来读了昆山徐氏《经史辨体》中《尚书》一册,罗列前辈评语,颇为富有。然浓圈密

  • 曝书亭集外稿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第一卷为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辑《杨白花二首》、《登高邱而望远海》、《女耕旧行》等十六首;五言古诗,辑《猗兰篇寄题

  • 道州志

    ①十二卷,张元惠修,黄如谷纂。张元惠,北平人,曾任道州知州。黄如谷,邑人,举人,曾任安福县训导。《道州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共十二卷。首序、例、图考。正文分为十二志,其一方域志。为目六,曰

  • 拜石山巢诗钞

    八卷。清陈光绪(生卒年未详)撰。陈光绪,字子修,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事迹不详。卷首牛坤序称:“予偶游济南于广座中,见陈石生司马爱其书味盎然无风尘气,询之同人,知为循吏而不知其为诗。及投予游龙洞佛峪

  • 二家宫词

    二卷。明毛晋(1598-1659)编。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九,又一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今属江苏常熟)人。诸生。识多博广,博览古籍。家有汲古阁,藏书数万卷,请名士校勘,世传影宋精本,多所收藏,传刻古书,

  • 王石和文集

    清王珻(约1720年前后在世)撰。王珻,字石和,又字韫辉。孟县(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五十九年(1706)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本集无卷数,多为议论文,但所记历史事实虽与正史多有不合,但笔意纵横,颇有气

  • 梨洲遗著汇刊

    三十三种,六十六卷。明末清初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薛凤昌辑。黄宗羲著述甚多,清《四库全书》即著录多种。但《梨洲遗著汇刊》并非其全集,如著录于《四库全书》的《易学象数论》、《深衣考》等都未收入

  • 挥鏖录

    二十卷。宋王明清(1127-1214?)撰。王明清字仲言,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生平仕履情况不详。他著述较多,除本书外,还著有《玉照新志》、《投辖录》及《清林诗话》等。全书共二十卷,四百五十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