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杜氏注

周礼杜氏注

二卷 汉杜子春(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杜子春,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尝从刘歆受《周礼》,“能通其读,颇识其说”,郑众、贾逵皆从受业。杜氏于《周礼》有说无书,郑玄《周礼注》引杜氏之说,乃从郑众、贾逵书中转录得来。马国翰从《周礼注》中钩稽杜氏之说,辑成此书,刻入《玉函山房辑佚书》。杜氏之说师法谨严,且为最古之《周礼》说者。今以郑注校读杜注,有杜胜于郑者,如《小宰》“宫刑”及“王宫”,凡“”郑不改字,而杜云“‘宫’当皆为‘官’,与上‘建邦’二字及下‘官府六叙’、‘官府六属’诸文相贯”;《女祝》“招梗”,郑云“梗,御未至也”,而杜读“梗”为“更”,盖即以为《月令》“更皮币”之“更”,襄九年《左传》“祈以币更”之“更”,与下文、禳同为祷神之名,等等。亦有郑胜于杜者,如《典瑞》“珍春”,郑云“王使之瑞节,当与琬琰相依”,杜以为“‘珍’当为‘镇’,以征守者”,王所守,非使者可执,杜说盖非;《磬师》“缦乐”,郑云“缦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杜读为“怠慢”之“慢”,而慢声为《大司乐》所禁,《磬师》不当有此乐,杜非盖非,等等。有郑从杜而得者,如杜以《内宰》“二事”为丝枲之事,以《遂人》“兴锄”之“锄”为“助”,谓起民人,令相佐助,郑无异说。有郑从杜而失者,如杜以《甸祝》“表貉”为“兵祭”,郑亦云“祃祭”,不知“貉”、“祃”字虽通,而祭师于所征之地为祃,祭师于所田之表为貉,二者有别。马氏钩稽多有疏误,如杜于《醢人》“豚拍”、《盐人》“苦盐”、《稻人》“荡水”、《内史》“以方”、《圉师》“椹质”皆有注,马氏漏辑;《大宗伯》“吉礼”注,杜语当以“书亦多为吉礼”止,其后二十七字当是郑语,马氏误辑。

猜你喜欢

  • 南岳倡酬集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张栻、林用中撰。朱熹事迹见《晦庵集》条。林用中字择之,号东屏,福建古田人。尝从朱子游。此集作于乾道二年(1166)十一月。此集前有张栻序,称“来往湖湘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乾

  • 政府书答

    四卷。明高拱(1512-1578)撰。高拱生平详见《春秋正旨》(辞目)。此集共四卷。所录皆为高拱首辅时,与各省文武大员的书简。大多为筹酌时政而发。其中有《记徐阶事》一条,则全为其自明心迹之作。高拱政事

  • 委羽山志

    六卷。明张仲孝撰。张仲孝,字百原,江苏常熟人。以进士官浙江黄岩县知县。委羽山在黄岩县南五里,形似龟,故名翠龟,又名龟兹、俱依。相传周朝刘奉林讣为此地为仙圣窟穴,自嵩山迁居至此。丹成乘鹤升天,离去前竖大

  • 罗溪镇志

    八卷。清王树惇修,潘履祥纂。王树惇,字筠庄,河南鹿邑人,举人,清光绪五年知宝山县事。潘履祥,字春生,晚号耐叟,江苏宝山县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潜研堂集》中,收有《罗店序》文一篇,为里人范翼王

  • 纂补四书大全

    二十卷。清刘嗣固撰。刘嗣固字亦巩,一字正夫,先州(今河南潢川)人。著有《纂补周易大全》、《纂补四书大全》等。是书设为问答体,均本之于《朱子章句》、《朱子或问》、《朱子语类》及《朱子文集》,并融会贯通。

  • 左传同名录

    一卷。清杨文鼎辑。文鼎,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该书对《左传》中的同名加以汇辑,不作考辨。有清道光己丑(1829)刊本。

  • 潜颖文

    四卷。清何维棣(生卒年未详。)撰。何维棣,著有《潜颖诗》。此集皆维棣所作骈俪文,光绪二十七年(1901)维棣与其诗同付版刻。凡文四十余篇,分年编次。首卷第一首《清河通济闸赋》,不详撰于何年。第二首作于

  • 残本林泉逸兴

    七卷。明薛论道(生卒年不详)撰。薛论道字谈道,一字谭德,号连溪居士,定兴(今河北易县)人。约生活于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八岁能属文。亲没,家贫,诸弟弱,遂辍学而读兵书,自负智谋,许建辟其为参谋,从军三十年

  • 四声篇海

    十五卷。金韩孝彦(生卒年不详)撰,其子韩道昭(生卒年不详)修订。韩氏父子为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孝彦字允中,道昭字伯晖。他们还把此书所收的字改为按韵编排,成《五音集韵》一书。二者相并而行,与《集韵

  • 世史正纲

    三十二卷。明邱浚撰。浚字仲深,琼山(今属广东)人。景泰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庄。著有《家礼仪节》和《世史正纲》。是书本明方孝孺释统之意,专明正统。起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讫于明洪武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