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礼李氏音

周礼李氏音

一卷。晋李轨(?-619)撰,清马国翰辑佚。李轨有《周易音》,已著录。李氏《周礼音》既有古音,亦有转音,除为郑(玄)注作音外,亦为杜子春、二郑作音。作古音者,如《春官·序官》“乃立春官宗伯”,先郑注,“帝曰俞”,俞音由,《诗·生民》“揄”与“蹂”、“”、“浮”为韵,是徐氏音为古音。《司尊彝》“说酌”,说音雪,说、阅并从兑声,皆读弋雪切,知徐氏音为古音。作转音者,如《郁人》“和郁鬯”先郑注,“煮之鐎中”,“鐎,即修反”,此从宵韵入尤韵,一在段玉裁《六书音韵表》二部,一在三部,两部合用最近。《职方氏》“弦蒲”注,在汧,汧,空定反,此从先韵入霰韵。“朝士族谈”注,僔语也,僔音纂,此从魂韵入缓韵,一音在段氏十三部,一在十四部,亦通用最近。《司烜氏》“坟烛”,故书“坟”作“蕡”,一音妇辈反,由文韵入队韵、一在段氏十三部,一在十五部,两部通转最近。《大祝》“振动”,动音董,此为郑兴读动为董作音。《车人》“为来庇”,庇,似斯反,此为郑众读庇为其,“颡有疵”之“疵”作音。李氏作音亦有非是者,如《考工记》“登阤”,阤音他,此亦未合,当以徐邈“丈尔反”为正。总之,李氏音必有师受,绝非妄作。李氏原书早已亡佚,马国翰从《经典释文》等书中辑出此书,刻入《玉函山房辑佚书》。马氏所辑尚有疏漏者,如《弓人》“蹙于脑”,“蹙又音促,又且六反”,并见于《经典释文》,而马氏漏辑。《考工记》“夫人而为镈也”,夫,方无反,乃徐(邈)音;“蹙于脑”,“脑,乃老反”,乃陆(德明)音,皆非李(轨)音,而马氏误辑入此书。此外,“遂大夫”当为“县正”,“轮已庳”当为“则于马终古登阤也”,“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锡之锡”,当为“昔读履错然”之“错”,马氏皆未能订正。

猜你喜欢

  • 志远斋史话

    六卷,清杨以贞撰。杨以贞,字铁山,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据考,《志远斋史话》为光绪初所作。此书于古来是非成败;识断明通,尤其对明末的历史,论断更为精深、详明,如对明末之饷加派、辽东用兵、阉党与东林党

  • 觚不觚录

    一卷。明王世贞(详见《弇山堂别集》)撰。此书专记明代典章制度沿革情况,记载尤为详备。虽多记世故,而朝野轶闻杂事,也多有涉猎。所记每一事件皆首尾有叙,极其完备。作者弱年入朝为官,晚年作此书,阅历深长,见

  • 雅说集

    十九卷。清魏裔介(详见《多识集》)编。此书杂记小品而成,共十九种,即:一、札记内外篇,二、间居择言,三、小心斋札记,四、南牖日笺,五、忠节语录,六、岁寒居答问,七、大中,八、述古自警,九、居学录,十、

  • 字学汇海

    四卷。清翰林苑编。是书全称《翰苑初编字学汇海》,为应试土子所必备。卷一为《字学举隅》,卷二为《字学便览》,卷三为《字学举隅续编》,卷四为《敬避字样》、《抬头字样》、《对策条例款式》、《磨勘条例摘要》、

  • 纲鉴会编

    九十八卷。清叶沄撰。沄字蕃久,号松川,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温公《通鉴》,朱子《纲目》,年经月纬,学者所宗,为外纪、前编、续编所不及。“纲鉴”之名,为《纲目》、《通鉴》各摘一字称之,又

  • 陆机晋纪

    一卷。惠帝起居注,一卷。清汤球辑。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初仕吴为牙门将,后任晋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有《陆士衡集》。该书原四卷,记晋宣帝(司马懿)、景帝(

  • 书经要义

    六卷。清王建常撰。王建常字仲复,陕西渭南人,生卒年不详。据王钺在其《大学直解》序中所言,知其以明之遗民自居而不肯事清达四十余年,则王建常可能卒于康熙三十年以前。本书对于治历、治水二事论述较详,也较为确

  • 群经大义述

    一卷。王舟瑶(详见《经学讲义》)撰。此书又题“经学讲义第二编”,盖相对初编而言。全书分篇论说,分为通变、自强、合群、天人、进化、新民、古今、道德、明伦、嫁娶、学校、教育、原儒、礼乐、大同、君民、集议、

  • 易辨

    一卷。明丰坊(详见《古易世学》条)撰。该书认为孔子授《易》给商瞿,将《文言》诸传中凡“何谓也”都当作商瞿问辞,“子曰”以下皆为商瞿所录夫子答辞。又把周公爻辞叫做“易系”。至于筮法,他认为彖专为卜,系专

  • 画山水诀

    一卷。旧本题为宋李澄叟撰。李澄叟之生平始末已不可详考。据该书《序》末自题称“湘中人”,以及其中“嘉定辛巳六月”等,推知李澄叟可能是宋高宗末年人,到宋宁宗(1200年前后)时尚存。考《书史会要》所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