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象辞

周易象辞

不分卷。附《寻门余论》、《图书辨惑》一卷。清黄宗炎(1616-1686)撰。黄宗炎,浙江余姚人,字晦木。宗炎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皆以易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无施而坤受之。即为坤之元,非别有元也。”其义为前人所未发,而于承天时运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均分明融洽。其他如解豫六二爻辞:“介于石”,谓处地之中,得土之坚,取象极为精确。解剥卦六五爻辞:“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作牵强附会之解。解释卦初六爻辞“无咎”说:“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更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与此相同。均可以自成一说。至于“归妹以须”,须为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变更,但黄宗炎说必须附颐而动,则认为是须发之须,未免伤于好奇。又如,对易的字义,多引篆文解释,亦不免王安石《新义》务用《字说》之弊。后附录《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宗旨大致相同。《寻门余论》兼排释家之说,难免曼衍于《易》外。其指责宋儒,词气亦偏激。然而他论四圣相传,认为不应当在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再有伏羲之易为不传之秘。《周易》未遭秦火,不应当独禁其图,转而被道家藏匿二千年之久,至陈抟才开始出现,乃为真切之论。《图书辨惑》谓陈抟的图书是道家养生之术,与元代陈应润的说法相符合。又说周敦颐《太极图说》,图杂有仙真,说冒以易道,此亦与朱彝尊、毛奇龄所做的考证大致相同。至于说朱熹从而字析之,更是流入释家,不免有意深文,存有姚江朱、陆的门户之见。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际上列此二书,称之为附录,而非另成一书。皆收入《四库全书》。《寻门余论》及《图书辨惑》,有沈懋德《昭代丛书》刊本。今余姚县黎洲文献馆藏稿本《周易象辞》不分卷,附《寻门余论》、《图书辨惑》一卷存二十二册,是《周易象辞》原未分卷。

猜你喜欢

  • 陈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

  • 平阳府志

    ①十卷。明傅淑训修,曹树声纂。傅淑训,湖广孝感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以进士知平阳府。少事父母,有孝名。居官廉正,遇凶荒,煮粥振饥,公退闭阁纂志,网罗放失,成一部信史,寻迁本省督学道,称公明。累官

  • 慧琳音义

    慧琳《一切经音义》之简称。详见“一切经音义”。

  • 玉娇梨

    四卷二十回。题“荑秋散人编次”,后刊本有题“荑狄散人”、“荻岸散人”者。据《玉娇梨》、《平山冷燕》版本源流、语言特点及《平山冷燕》的序,一般认为二书作者均为天花藏主人(详见《平山冷燕》)。该书又名《双

  • 古今注

    三卷。附《中华古今注》三卷。《古今注》三卷,旧本题晋崔豹(生卒年不详)撰;《中华古今注》三卷,旧本题后唐太学博士马缟(约854-933)所撰。豹书无序跋,缟书前有自序,称“昔崔豹《古今注》博识虽广,迨

  • 诗经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桢辑。国桢生平不详。此书盖欲便蒙,为乡塾读本。故首为辑说,有陆德明、孔颖达、郑樵、范处义、马贵与王应麟诸家之论。次为诗大序,小序,而以朱子《诗集传》殿之。本书纯以集传为主,每篇每句皆节录

  • 五行类应

    九卷。明钱春(详见《湖湘五略》)撰。是书凡例称《五行类事占征验》初成于明中州李淑通,重修于张贲通,其书历记古今灾异之事,所列门目,均本于诸史书五行志,太抵与马端临《物异考》相近。钱春则又取《五行类事占

  • 续医说

    十卷。不著撰人。据考此书为明俞弁撰。俞弁字子容,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爱好论医,集历代掌故逸闻,撰成此书。卷一原医,载述古今良医、医书等。卷二论古今名医。卷三论医理等。卷四阐释名词术语。卷五谈养生之

  • 蜀鉴

    十卷。不著撰人。书前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邵武李文子尝仕于蜀,搜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二千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世遂题为李文子撰。又,宋端仪《考亭渊源录》有李文子,字公瑾,光泽(

  • 读易一隅

    二卷。清管干珍撰。干珍字阳复,号松厓,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进士,官至漕运总督,《阳湖志》“干珍”作“干贞”。此书分为上下两卷,不按章句,泛论概要,以箴规人事。每节归宿不是“圣王经纶天下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