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札记

周易札记

①三卷。明逯中立(生卒年不详)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今山东聊城)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后以直言被贬为陕西按察使司知事。《明史》有本传。此书当时由于编次不当,与《两垣奏议》合为一书,故《明史·艺文志》及朱彝尊的《经义考》都不见著录。此书首为启蒙集略,次分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以下合为一卷,共为三卷。书中不载经文,只标卦名或篇名,或出己意,或采诸家,随笔记录。其论著出于己意的约占十之四、五,以义理为主,不失纯正。到“中孚”、“复”、“姤”等卦时,也采用《易纬》书中的一些说法。纵观全书,作者持论平正,没有门户之见。此书有《四库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② 二卷。清杨名时(1661-1737)撰。杨名时字宾实,江苏江阴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官庶吉士、顺天学正、贵州布政使、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礼部尚书,谥号文定。此编是他读易所得,前无序,后无跋,成书年月不详。观书中所引证,大概还在《周易折中》之后。杨名时原为李光地所取之士,因此其学多得自李光地。虽《说卦传》及附录启蒙之类多为推衍先天诸图,但还不至于支离破碎、牵强附会。至于他诠释经传,便纯以义理为宗,没有涉及象数,大致对对程、朱之义不随便发表异议,也不随便认同。在宋学之中,可说是笃实之作。杨名时任云南巡抚时,夏宗澜曾经向他问《易》。夏氏所作的《易》说,均为杨名时所质正,其问答皆载于夏宗澜所著《易义随笔》一书里。但夏宗澜之说,如以孤雁打更引证渐卦“御寇”之类,颇为肤廓,不如杨名时所论,尚有李光地的遗风。收入《四库全书》,有《杨氏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平定朔漠方略

    四十八卷。清温达等撰。温达(?-1715),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康熙时期,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封建主噶尔丹,依恃其日益强大的势力,并吞了厄鲁特四部。康

  • 秋林琴雅

    四卷。清厉鹗(1692-1752)撰。厉鄂事迹见《梅少集》辞目。此其词集第一卷四十七首,第二卷三十八首,第三卷三十五卷,第四卷四十一首,共一百六十一首。词似同于朱彝尊一派,故有朱、厉二家之称。其实鹗词

  • 朱子四书语类

    五十二卷。清周在延编。在延事不详。该书取《朱子语类》中《四书》诸卷刊行,无所损益,亦无考订发明。

  • 石室秘录

    六卷。清陈士铎(生卒年不详)撰。陈士铎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约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陈氏自幼家贫,读史书,后因不得志而弃儒业医。读医书几十年,精

  • 天全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松龄纂修。陈松龄,福建人,举人,曾任天全州知州。天全州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天全州志》咸丰八年(1858)刻本。共八卷,分为:卷,序、凡例、目录、诸图、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卷

  • 汉书正误

    四卷。清王峻(1694-1751)撰。王峻字次山,号艮斋,江苏常熟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乾隆十六年(1751)卒,年五十八岁。《汉书正误》卷首自序中说,“暇读

  • 孝经

    ① 一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条。该书用吴澄考定之本,而略为推衍其义。凡题姓名者,皆澄之原文。自己所加则称“轼案”。书前有自序、梁份序、殷元福序。该书不标目第,自

  • 郑记

    一卷。清袁钧(见《六艺论》)辑。此书《隋志》著录六卷,题郑玄弟子撰。两唐《志》并载《郑记》六卷,均不著撰人。唐刘知几《史通》云:“郑之弟子分授门徒,各述师言,自相问答,编录其语,谓之《郑记》”(据王利

  • 礼记正义

    六十三卷。汉郑玄(127-200)注,唐孔颖达(574-648)疏。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汉代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曾入太学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又从张恭

  • 四游记

    不知编者何人。小说合集,汇编明代四种神魔小说,所叙都是佛道两教神怪故事。成书时间有先后,语言风格也不统一。《东游记》一名《上洞八仙传》,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两卷五十六回。署名“兰江吴元泰”,作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