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列仙传

列仙传

二卷。旧本题汉刘向撰(不确)。汉代学者司马迁撰《史记》,开创以纪传体的形式,为国修史,为人立传。后世学者修史立传多仿《史记》,沿用其文体。刘向曾撰有《列女传》,也借鉴于纪传体。《列山传》仿《列女传》体例,为古来仙人立传。书中所载自神农时雨师赤松子至汉代民间医生玄俗,共七十一人。并于每人传后附有四言赞语,篇末又有总赞。记述七十余人各自得道成仙之始末,赞颂其超凡脱俗、济世救人之美德。旨在证明神仙不巫,但也不无荒诞之言。后世学者对此书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是成书年代和作者,但一般认为此书非西汉刘向所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此书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刘向撰。黄伯思《东观余记》说此书虽然不是出于刘向之笔,而“事详语约,词旨明润”,可能是东汉作品。《四库提要》疑其为魏晋间文士所为,传后赞语是晋代郭元祖撰。而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本传更有详细考证,说此书东汉时已经盛行,并且认为是明帝以后,顺帝以前的人所作。所以《汉书·艺文志》不录,而晋葛洪《抱朴子》及其《神仙传》序又都言及此书。因此认为其书是伪托刘向之作。此书历代版本较多,内容和文字上稍有差异。有的版本载记七十一传,有的为七十二传,有的没有赞文。《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都引录传文。《云笈七签》卷一〇八收录此传,也是自赤松子至玄俗,但仅有四十八人,是略本。尽管学者对此书评品不一,流传卷本有异,而自晋以来言神仙故事者无不以此书为据。历代文人也多引为典实,更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典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大学古本释

    一卷。清郭阶撰。阶字慕徐,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官至江苏知府。是书首有郭阶的自序,以为《大学》一书,其条贯次第之所以这样,因为郑玄略而不言,孔颖达言而不精。自宋二程朱子到明代诸儒,虽有改本十余家,

  • 见闻杂记

    四卷。明李乐撰。李乐,字彦和,号临川,归安(今浙江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著有《见闻杂记》四卷。这部书前二卷全是录载董氏《古今粹言》和郑晓《今日言论》。后

  • 艺林汇考

    二十四卷。清沈自南(生卒年不详)撰。自南字留侯,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拜山东蓬菜县知县。著有《历代纪事考异》、《乐府笺题》。《艺林汇考》系其采集诸种图书中考证事物名称的资料,

  • 音义辨同

    七卷。清曾廷枚撰。廷枚(1734-1816)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年十六补县庠生,淡于仕进,学者奉为经师。工书法,精小学。尚著《奇字》、《事物类闻》、《说文引经字异》等。是

  • 龙门县志

    二十卷,清成王左修。成王左,山东乐安人,例监,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龙门,明嘉靖间县令创修县志,清顺治十四年(1657)县令建标,重付剞劂。康熙六年(1667)县令取前志而增损。此志乃知县成王

  • 春秋传注约编

    五十卷。清郑士范撰。士范字冶亭,陕西凤翔(今陕西凤翔)人,清道光壬午(1822)科解元,乙未大挑一等,签分贵州,补贵筑知县。士范解经纯主宋学,《春秋传注约编》全录宋人程颐、胡安国之说,又对其他家的注释

  • 官职训

    三国吴韦昭撰。是书已佚,清毕沅辑得三条,附于《释名补遗》内。参见“辨释名”。

  • 浮溪精舍丛书

    十九种,六十七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发微》)编。是书所收多为宋翔凤所撰辑著作,此外尚有其外祖庄存与业师庄述祖几种著作。其中宋氏所辑《论语郑氏注》十卷是该类书中较为晚出而又辑录极为完备之书。所辑书尚有

  • 燕山丛录

    二十二卷。明徐昌祚(约1602年前后在世)撰。徐昌祚,字伯昌,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曾为刑部官。徐昌祚因辑《太常寺志》,得以征各州县志,因采其所记,成《燕山丛录》二十二卷。这部书是作者官刑部时所作,记

  • 道古堂外集

    二十六卷。清杭世骏(详见《续方言》)撰。此书主要为作者考订经史之作,卷一至卷三为鸿词所业、卷四为经进讲义、卷五、六为石经考异、卷七至卷十三为《史记》考证、卷十四为礼经质疑、卷十五为经史质疑、卷十六为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