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辨

六书辨

一卷。近代徐绍桢(生卒年未详)撰。绍桢字固卿,广东番禺人。清末举人。官江宁候补道。是书系解释六书之作,仅就许氏《说文叙》的说解,括其大旨,依六书次第加以论说。并未博引古今各家之说,列其同异,辨其是非,名之为“辨”,未免名不副实。其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五书,大致与通常说法不相出入,无所发明。惟于转注一书,有所创获,以“老”本为衰老之义,而后转为寿考。未转注时,人但知“老”为衰老之“老”,既转注则无不知其为寿考之称,而衰老之义反隐。又取“老”为义,以“丂”譬其声,制为“考”字,谓“考”实由“老”转注而成。于“考”“老”两字,能分未转注既转注,分别界说,甚为明切;而以“老”为义,以“丂”譬声,尤合于转注制字之原理。《续修四库提要》云:“是编所说转注之因“老”造“考”,虽误以因声转之改造为因义转而改造,一间未达,而能分未转注既转注言之,则视湘乡曾氏(曾国藩)“老”为母“考”为子之说,界说尤清,要言不烦。”(冯汝玠)是书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本。

猜你喜欢

  • 湖州竹派

    一卷。旧本题明释莲儒撰。书中记湖州画竹者二十人,皆抄袭它书而成,其中李公择妹、苏轼二条抄自米芾《画史》。黄斌老、黄彝、张昌嗣、文氏、杨吉老、程堂六条抄自邓椿《画继》。刘仲怀、王世英、蔡圭、李衎、李士行

  • 四书集编

    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希元,南宋理学家,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世称西山先生。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是朱门再传弟子,是

  • 进善集

    清张天柱(生卒年不详)撰。张天柱字孟高,号擎庵,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五十五年(1716),张天柱寄居南京时,闻见达官显贵奢侈腐化,世俗风气败坏,故撰此书,共三十篇,意在抨击奢侈风气,规劝人们勤俭

  • 四书读

    不分卷。清李嵩仑撰。是书首有嵩仑序。称“就白文读之,兼读《集注章句》,简滥繁以求实义”,又称“程朱读四书,或总论,或分段,注中略具,其中又有虚实之分。依此意以读白文,私为圈点、角记、分段、勾画以读之,

  • 易思图解

    无卷数。明刘日曦撰。日曦字仲升,江西彭泽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该书以邵子大横、大圆二图为先天,横排、圆排为大成,小横为太极,阴阳卦序、小圆为先天小成,文王卦位为后天小成,汉儒卦气图加四正之卦为

  • 陶庵集

    四卷。明归子慕(1563-1606)撰。归子慕,字季思,江苏昆山人。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再试礼部不第,一直屏居江村。以咏诗为乐,人称清远先生。其诗学陶渊明,清雅疏淡,饶有情趣。崇祯初追赠翰林待

  • 说文举例

    ①一卷。清陈瑑(生卒年不详)撰。陈瑑字聘侯,一字小莲,又字恬生,自署六九学人,嘉定(今属江苏)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少受业于段玉裁门下,精习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著述尚有《说文引经考证》、

  • 风雅翼

    十四卷。元刘履(?-1383)编。刘履,字坦之,浙江上虞(今绍兴)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卒于洪武十六年(1383),生年不详。《浙江通志》列《隐逸传》中。是编首为《选诗补注》八卷,取《文选》各诗

  • 毛诗隐义

    一卷。梁何胤(446-429)撰,清马国翰辑。何胤字子季,庐江潜(今安徽霍山)人。曾任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建安太守,司徒主簿。永明年间领步兵校尉,转国子监祭酒,后累迁至中书令。为政有恩信,士民敬服,

  • 禹贡新图说

    二卷。清杨懋建撰。杨懋建字掌生,广东嘉应人,道光年间举人。本书卷首有陈澧的序,序中称杨懋建“主讲书院,欲使学者因《禹贡》一篇而通知古今。此君之善教,非如程泰之进讲《禹贡》多说、外国幽奥之地也。”陈澧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