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金匮要略本义

伤寒论本义》二十卷、《金匮要略本义》二十二卷。清魏荔彤(生卒年不详)撰。魏荔彤字念廷,柏乡(今属河北)人。曾任观察使,精通天文、医术等,尤对张仲景之学颇有研究。撰有《内经注》等书。《伤寒论本义》撰于雍正二年(1724)。卷首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闵芝庆《传经论》,并有评价。正文包括总论、对六经病、差后劳复、霍乱等篇,并且各有总论提要钩玄。在编次方面,将合病、并病、坏病、痰病、过经不解等内容,置于三阳经病和三阴经病之间。又有魏氏自撰跋语,分析六经病纲及治法举例。此书卷首列序例、辨脉、平脉,次篇为太阳三卷、阳明三卷、少阳一卷、合病等一卷、分论三卷、痰病三卷、过经不解一卷、太阴一卷、少阴一卷、厥阴一卷、差后劳复阴阳易一卷、霍乱一卷、辨发汗吐下不可一卷。书中对方有执、喻昌、程应旄等诸说采收颇多,诠释较详,纲目清晰,随文阐释,取义谨严。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金匮要略本义》为魏氏吸收前人注释《金匮》之长,于康熙六十年(1721)编撰而成。依原次共有二十二篇,各为一卷。内容包括“脏腑经络先后”、“五脏风寒积聚”、“妇人病”等。魏氏以经释论,其注释辨析不拘泥于前人所言,多有独到之见。如对“痰饮咳嗽篇”的痰饮病因和治疗注释曰:“盖痰饮之邪,因虚而成,而痰亦实物,必少有开导,总不出温药和之四字,其法尽矣。”对病症的病机和治法,分析较为畅明。《伤寒论本义》有雍正二年(1724)学耕堂重修本等,《金匮要略本义》有1925年湔江白氏丽瞩楼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字典考证

    十二卷。清王引之等撰。参见《经义述闻》。《康熙字典》卷帙浩繁,成书较速,纂辑诸臣未及详校,引用书籍字句错误很多。道光初王氏任武英殿正总裁,与奕绘、阿尔邦阿、那清安等奏请加以校正。遂于道光七年(1827

  • 天地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

  • 愈愈斋诗稿初集

    二卷。《文稿初集》四卷。清史念祖(1842-1910)撰。史念祖,字绳之。江苏江都人。二十岁初任官为通判。后因功授道员衔。累官至广西巡抚,罢归。后以副都统衔在东三省办事。受徐世昌弹劾罢官。卒后,赵尔巽

  • 无声诗史

    七卷。清姜绍书撰。姜绍书字二酉。丹阳(今安徽当涂县内)人。所著《韵石斋笔谈》中自称前明时曾为南京工部郎。其它则不可考。此书前四卷是辑明代画家,从洪武直至崇祯,共二百零一人。第五卷为女画家史,共二十二人

  • 履坦幽怀集

    二卷。明祝淇(约1470前后在世)撰。祝淇,字汝渊,号梦窗,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其子祝萃曾为刑部主事、广东左布政,祝淇以子萃贵,封赠刑部主事。淇无功名仕途经历,亦未见称于当世及后代。著

  • 毛诗注疏校勘记

    七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罗致学者编印古籍,主编《经籍纂

  • 续修中枢政考

    七十二卷。清明亮等奉敕修。明亮,见前条。鄂尔泰等所修《中枢政考》,前已著录,是书则为道光四年(1824)续修本。共有八旗三十二卷、绿营四十卷。八旗卷一为品级开列,卷二至卷四为补放,卷五为奏派封荫改武,

  • 四书释地补

    一卷。四书释地续补 一卷。四书释地又续补 二卷。四书释地三续补 二卷。清阎若璩(详见《校正四书释地》)撰,樊廷枚补。樊廷枚,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是书前有汪廷珍序。所补约有三义:

  • 白田草堂存稿

    二十四卷。清王懋竑(1668-1741)撰。王懋竑,江苏宝应(今江苏扬州)人,字予中(一作与中),号白田。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授安庆府教授,后以老病辞归。本集计文二十卷,诗四卷,末附“行状”

  • 宋四名家诗

    清周之鳞、柴升同编。周之鳞字雪苍,浙江海宁人。柴升字锦川,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二人生平均不详。此集为宋诗总集。乃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四家诗合刊本。共六册。其中,苏轼《东坡诗钞》二册,收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