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百四峰堂诗钞

五百四峰堂诗钞

二十五卷。清黎简(1748-1799)撰。黎简字简民,号二樵,又号石鼎道士,广东顺德人。诸生。乾隆间拔贡,终生未仕。擅画山水,苍润似吴镇,淡远近倪瓒。又能诗词,刻意炼句,十岁即能诗。李文藻令潮阳,见而奇之曰;“此必传之作也。”故其足迹不逾岭海,而名动于大江南北。洪亮吉《北江诗话》说:“作诗造句难,造字更难;造意造句,则非大家不能。近日顺德黎明经简,颇擅此长。惜年甫四十而卒。然所存诸诗,尚足以睥睨一世。”王昶《蒲褐山房诗话》,称其诗俊拔清峭,刻意新颖,言人所不能言。五言七言,多未经人道语。张维屏《听松庐文钞》,称其由山谷入杜,而取炼于大谢,取劲于昌黎,取幽于长吉,取艳于玉溪,取瘦于东野,取僻于阗仙,锤焉凿焉,雕焉琢焉。于是成其为二樵之诗。”黎简之诗学相当复杂,一方面主张崇尚生活,自抒性情,自由创作。另一方面,却又只反模仿,而并不反对依傍。他的诗歌创作,事实上也正是走学古以创新的道路。其诗的内容较为贫乏,大抵以写景居多,但在艺术上广泛借鉴前人,融会贯通,参合变化,能自成一家。对六朝的谢灵运,唐代的杜甫、韩愈、孟郊、李贺、李商隐、贾岛,直至北宋的黄庭坚等人,他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故诗风兼有诸家特点,峻拔孤峭,刻意新颖;句锻字炼,艳丽奇崛。黎简在乾嘉诗坛上,可与宋湘并为岭南两大家。他对稍后的浙江诗人钱仪吉、姚燮,特别是近代大批的广东诗人以及台湾诗人丘逢甲等,在不同程度上都曾发生过影响。此集是作者自编的诗歌全集。起自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迄于乾隆六十年(1795);编年排次(间有舛错),年各一卷,共二十五卷(其中卷二十四另分上、下),计一千八百五十二首。有众香亭刊本。卷首有黎简自序、小影、诸家题赞和总目。“众香亭”系黎简室名之一。自序作于“嘉庆元年丙辰(1796)九日”,黎简卒于此后嘉庆四年(1799),这四年的诗作未及收入,不知下落。后世著录此集,书名每每误衍作《五百四峰草堂诗钞》,实则全书有关各处均无“草”字。如卷十八《对山楼歌寄郑庶常文川(应元)秀才遥川(应翰)兄弟:“兼君一十八人社,开我五百四峰堂”也可佐证。有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今人有简注选本《黎简诗选》。

猜你喜欢

  • 新津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梦庚原稿,陈霁学修,童宗沛纂。陈霁学,古闽人,曾任新津县知县。童宗沛,邑人,禀生。按新津县志,创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书仅四十一篇,而载赋役者二十三篇。嘉庆十七年(1812)

  • 崇谟阁汉文旧档

    六册。清佚名撰。崇谟阁藏有汉文旧档六册,包括各项稿簿一册,朝鲜国来书薄三册,奏疏稿一册,内重复一册。各项稿簿,乃搜集抄录自太宗天聪二年(1628)九月起至天聪五年(1631)十二月来往文书。其中未被实

  • 三订四书辨疑

    七十卷。清张江编辑。张江字百川,江西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官至翰林院编修。是书辨疑二十二卷,辨疑补一卷,绪余录二十卷,绪余录补三卷,识小录十卷,武备编四卷,乐器编五卷,拾遗十卷。每种均有自序。所辨,若

  • 此事难知

    二卷。元王好古(详见《医垒元戎》)撰。王氏对仲景之学推崇备至,同时亦推崇其师李东垣的伤寒之论,于是乃著此书光大东垣之学,元至大元年(1308)撰成此书。此书集东垣医学论文、医学理论。专述东垣之绪论,于

  • 阳春县志

    十四卷。清姜山修,吕伊纂。姜山,山东单县人,进士,乾隆十九年(1754)任阳春知县。旧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俞文英;至雍正间三度复修。乾隆十九年,姜山莅任,数年间,或咨询采访,或亲身经历,

  • 叶天士眼科方

    见《叶氏眼科方》。

  • 襄敏集

    四卷。明王以旂(约1522前后在世)撰。王以旂,字士招,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时,命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河漕,逾年而水通。历迁兵部尚书,代曾铣总制三

  • 三垣笔记

    三卷,附识三卷。明李清(详见《南北史合注》)撰。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故名之为《三垣笔记》。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并及崇祯、弘光二帝

  • 仪礼约编

    三卷。清汪基撰。汪基有《周礼约编》,乙著录。书首汪氏自序称:“今世志学之士,鲜有刘原公、朱掌斋其人,则亦难以全书强之。为拣其什一,以资帖括,亦不得已焉。好古博雅之士,不以此自画,而进而求之,则是编虽约

  • 史学丛书

    ①九十三种,一千七百七十一卷。广雅书局编,南海廖译群总校。张之洞总督两粤时,于番禺开设广雅书局,所刻以史学著作为多,其意盖在于集成史藏。后广雅书局按四部辑收部分所刻书,成《广雅书局丛书》,上海书坊又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