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经传马氏注

丧服经传马氏注

一卷。东汉马融(79-166)撰,清马国翰辑。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博学宏通,生徒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出其门。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扬弃礼教有一定影响。曾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二十一篇。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此注载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都以一卷著目,现在已经佚失。贾公彦《仪礼疏》引用数节,杜佑《通典》所引最多,缺者大概不多。马国翰根据二书辑录。现在观看其注,主旨与康成大略相同。其涉异者,如融解为长子五世,郑注小记,则认为长子不必五世。无服之殇,以日易月,融解以日易月者,以哭之日,易服之月,殇之期亲,则以旬有三日哭,缌麻之亲者,则以三日为制。郑注则认为以日易月,认为生一月者,哭之一日也。贾疏驳融而申郑。又如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为母妻昆弟,融把“昆弟”二字抽之在传下。又合读大夫之妾为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认为丈夫之妾为此三人服。郑认为旧说都不正确。贾疏详尽地引用融义而对其加以驳斥。统观《通典》所取融说,可以得知,与郑合者,疏都不须引证。可是,《通典》引马融,而经文次第大多与注疏本不同,国翰怀疑也许是融本又有不同,因而,在缉录时全部依据《通典》,并且在下面附有注之出处,以便查阅。由此可见其辑录之矜慎。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八卷。元杨朝英撰。朝英字澹斋,青城(今山东高青)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曾与贯云石交游。作品风格以豪放著称。编有《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两种散曲总集。是集前五卷为小令,后三卷为套数。凡当时士大夫所撰

  • 读中庸偶记

    一卷。清邱壑(详见《读大学偶记》)撰。是书随意涉笔,但语多见解。唯说“中庸”二字,谓《中庸》也是言礼之书,中是体,和是用。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用其中之谓中庸。”庸即用,致中和,则用中之谓,无时不

  • 南山保甲书

    二卷。陈仅撰。陈仅,见《捕蝗汇编》。是书汇集陈仅任安康县时举行保甲的文牍案件。卷一为兴安府徐饬行保甲札示、颁发保甲科条、饬责成各保长遵行事件谕,卷二有陈仅复府宪徐南山办理保甲情形禀、选举保长及章程示、

  • 吴吏部文集

    十二卷。明吴本泰(生卒年均不详)撰。吴本泰,字美子,号梅里,又号药师,浙江海宁人。崇祯年间进士,官至尚宝司丞。著有《诗余》(又名《绮语障》)、《吴吏部文集》等书。是集凡十二卷。包括文集八卷,诗集四卷。

  • 唐大诏令集

    一百三十卷。宋敏求编。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历史学家。父绶,官至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藏书万卷,亲加校勘。敏求,赐进士及第,被荐为《新唐书

  • 苏松历代财赋考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苏、松二郡(今江苏、上海一带)的田地仅占当时全国八十五分之一,而其所出之赋却占全国总数的十三分之二。明太祖以租额为官粮,万历之后,有司官以耗增充正数,长此以往,民困未苏,作者摘其大

  • 翠屏笔谈

    一卷。旧本题宋王应龙撰。此人生卒年、仕履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记宋代诗话,兼及神经杂事。内容大多采拾他书而成,而且编排散乱,毫无体例。某些史实的记载,时间、事件与史传所载不符,脱文之处较多,大体为传闻

  • 缉古算经

    一卷。唐王孝通(生卒年代不详)撰。据《旧唐书·律志》载,他在唐朝初年为算历博士,后升任太史丞。在武德六年(623)和武德九年(626),他两次校订当时颁行的傅仁均戊寅元历。在《上缉古算经表》中,王孝通

  • 诸臣奏议

    一百五十卷。赵汝愚编。赵汝愚(1140一1196),南宋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字子直。宋宗室,乾道(1165-1173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寻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1190-1194)初

  • 政余易图说

    六卷。清刘思问撰。思问字裕庵,河北赵县人(原书题庆源人即赵州),雍正举人,官至知县。此书名为《政余易图说》,实则图说仅一卷,余皆经文注释。另外,卷六以下尚有一册,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不计卷数。自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