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清缪敬持(见《东林同难录》)辑。明崇祯初年,死于阉祸者诸后人,辑其先人履历事略,凡十七家。至清雍正年间,敬持又辑列传二十一篇,附传六篇,及周忠介五友纪略五人传。道光年间有人曾以《表忠录》为名刊印
四卷。清代陈乔枞撰。由于齐诗失传最早,对齐诗遗说的考证十分困难,常见捕风捉影、武断臆测。陈乔枞此书也难免此类问题。如本书《叙录》称,齐诗源流有班伯,这与《汉书叙传》所载“班伯受诗于师丹”是一致的。班彪
三卷。明张大龄撰。张大龄,字立羽,明代四川眉(今四川眉县)人,生于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年间。此书主要论述与晋代并立的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发展、风俗、民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十四卷。清钱坫(1741-1806)撰。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三十九年(1774)副榜贡生,官乾州州判。对地理和文字学钻研颇深,善篆书,宗李斯,取法李阳冰,沈着苍劲。
二卷。东晋祖台之撰。生卒年不详。祖台之字元辰,范阳(今属河北涿县)人。东晋孝武帝太元时,为尚书左丞,官至侍中、光禄大夫。南齐科学家祖冲之的曾祖父。此书的内容较广泛,所述怪异故事,常常附会一些历史人物,
二卷。清刘中柱撰。宝应旧志久佚,吴志作于明万历间。其后流寇不断,天灾频频,名胜古迹,付之荒烟蔓草。刘中柱自负才藻,通敏好学,纪略文隽异,多新语、其自序中称:著书立说,皆古人不得志时所为,晨昏风雨,独坐
八卷。元龙仁夫撰。龙仁夫字观复,号麟洲,生平未详。董真卿曰:“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湖广儒学提举”。《吉安府志》曰永新(今江西永新)人。《元史·儒学传》附载于刘诜传中,称荐为江浙儒学副提举,不就。此
九十卷。程公说(1164-1207)撰。程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稜(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经学家。积学苦志,年二十五进士及第,官邛州教授。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以蜀叛,程公说乃弃官逃归,与其父入县西北安固
一卷。《塞上吟》一卷。清宝鋆(生卒年未详)撰。生平详见《典试浙江纪程草》(辞目)。是集系咸丰四年(1854),衔命出使三音诺彦所作纪程诗。此年八月,行抵喀尔沁穆哈里喀顺境,译言瀚海界。三音诺彦在瀚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