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谷所见

东谷所见

一卷。亦作《东谷随笔》。南宋李之彦(生卒年不详)撰。李之彦自号东谷,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其余仕履等事迹均不详。据书中《教导》一条,李之彦称“游湖海五十年,教公卿大夫之子孙屡矣,教寻常白屋之类亦多。”可知李之彦是位老塾师。李之彦生于宋末,社会风气日益衰坏,教学之余,将其所见,随手笔录,以成是书。全书共十三则,皆愤世疾俗、词怨以怒之语。卷末载“太行山戏语”一条,谓“事非不必与世人辨”,对社会风俗日益衰坏无能为力,发出了无可奈何之感慨。卷首有自序,题咸淳戊辰(1268)小春,正是宋政弊极之时。是书对了解宋末弊政及风俗大有帮助。今传本颇多,有《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商务印书馆《说郛》等丛书本,《学海类编》作《东谷随笔》一卷。

猜你喜欢

  • 紫峰集

    ① 十三卷。明陈琛(1477-1545)撰。琛字思献,福建晋江人。其著有《易经浅说》。此集初刻于嘉靖中,是其裔孙所重刻。共十三卷,文七卷,诗五卷,正学编一卷,末附以年谱。《明史·儒林传》附见《蔡清传》

  • 突星阁诗钞

    十五卷。清王戬(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王戬,字孟谷,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四十七年(1708)副贡生。与同邑李以笃、彭心锦、文师鸿、江颖齐名,时称“汉阳五家”,他博学,工诗及

  • 补辑风俗通义佚文

    见《风俗通义佚文》。

  • 性理析疑

    十五卷。清代蔡洛撰。蔡洛为武平(今福建省西南)人。全书主要阐述儒家性理学说,摘录宋儒著作中有关内容,诸条设问,共分二十七类,有的直接引用原文,有的根据自己的见解加以注释,辨析较为详尽。

  • 重修玉篇

    三十卷。南朝梁陈间顾野王(519-581)撰。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通经史,精于天文、地理、文字音义。在梁朝为临贺王萧正府记室参军,入陈官至黄门侍郎。著有《建安地记》、《玉篇》、《

  • 明伦初集

    五卷。《续集》五卷。清郑文炳(生卒年不详)编。郑文炳,字慕斯,莆田(今福建)人,约雍正、乾隆年间人。文炳少有志操,探性命之学,作《正学论要》,有孝名。补弟子员,入鳌峰书院,从蔡世远学。两举孝廉,皆不就

  • 毛诗明辨录

    十卷。清沈青崖(生卒年不详)撰。青崖字艮思,号寓舟,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官至河南巡道。青崖于《易》、《诗经》、《春秋三传》各有明辨录。此书名曰《毛诗明辨录》,实以《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为宗,论采

  • 诗经审鹄要解

    六卷。清林锡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撰。锡龄字于九,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著有《礼记审鹄要解》、《书经审鹄要解》及《诗经审鹄要解》。此书前有乾隆己未(1739)锡龄自序及己巳(1749)再序。从序中

  • 武经七书

    二十五卷。宋朱服等校定。朱服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熙宁进士甲科,以淮南节度推官充修撰、经义局检讨,历国子直讲、秘阁校理。元丰中,擢监察御史里行。俄知谏院,迁国子司业等职,卒于徽

  • 松门稿

    八卷。明王庭譔(1552-1600)撰。王庭譔字敬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著有《松门稿》。是集凡八卷。前有冯琦序。因譔年未四十而没,诗文皆未成就。故冯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