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东南纪事

东南纪事

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清邵廷采(1648-1711)撰。邵廷采,字元斯,又字念鲁,浙江余姚人,清初学者。廷采曾主持姚江书院,好向明末遗老访问明亡故事。曾向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学习《易纬》乾坤度算之学,并询问明末逸事,受其《海外录》、《行朝录》,颇具怀念故明的遗民思想,遂作《东南纪事》。又曾向从海外归来的张五皋询访,谈论南明故事,合以冯苏《见闻随笔》,作《西南纪事》。据姚名达所辑《邵念鲁年谱》云,念鲁著《东南纪事》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至三十七年(1698年),著《西南纪事》则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此外,邵廷采还著有《思复堂集》,纂有《姚江书院志》。《东南纪事》叙述南明鲁王、唐王及其诸臣事迹,《西南纪事》记桂王及其朝臣等事,均用传记体,每卷或记一人,或纪十余人,事迹详略不等。《东南纪事》及《西南纪事》记南明唐、鲁、桂藩抗清事迹,于鲁藩之事记述特详,记张煌言、张名振、万元吉、郑芝龙、郑成功、金声、黄道周诸人,辞尚体要,颇可依据。尤详于绍兴抗清义师事,足资考证。而记桂藩则不免疏略为憾,所记从亡之臣,为数仅十余人,志士如吴振毓、丁楚魁,阉党如马吉翔等皆末列入。盖因当时道远传闻间未周致之故。《东南纪事》、《西南纪事》著于康熙间,二百年来,仅有抄本流传,至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幹始刊行于世。据其题跋称,当初邵廷采所作原书,成而未刻。而吴德旋《初月楼续闻见录》称:“二书皆未成,或曰,既成而毁之也。”书中各传时有仅存姓名而阙失具体内容的。《东南纪事十二卷西南纪事十二卷》原为合卷书,有光绪十年(1884年)《邵武徐氏丛书》刻本。又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均以分列。

猜你喜欢

  • 鄂州小集

    六卷。《附录》二卷。宋罗愿(1136-1184)撰。罗愿,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举乾道进士。知南剑州改知鄂州,卒于官。其父汝辑,助秦桧以害岳飞,犯天下之公怒。而愿学问广博,文章高雅

  • 学庸家训

    二卷。清金崇城撰。金崇城,字卓峰,贵州黔阳(今属湖南省)人。官湖北知县。是书首有王履谦序及崇城自序。题曰家训,盖授自其父光旭,而又留以课子弟。其书依《朱子章句》,复于句下引诸儒之说以申其议,章句之后,

  •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

  • 蓬莱县续志

    十四卷。清郑锡鸿、江瑞采修,王尔植等纂。郑锡鸿,光绪八年(1882)任蓬莱县知县。江瑞采字黼文,安徽歙县人,曾任蓬莱县知县。王尔植,邑人。光绪初年,登州知府贾瑚修纂府志,命所属各邑,重辑新志,以资采择

  • 朱文懿文集

    十二卷。明朱庚(1535-1608)撰。朱庚,字少钦,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隆庆二年(1558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卒于官,谥文懿。著有《朱文懿文集》。此集凡十二卷。史称朱庚醇谨无过,

  • 续艳异编

    十九卷。明王世贞(详见《弇山堂别集》)编。短篇文言小说、故事集。与《艳异编》同时刊行,也有汤显祖评,取材范围、故事内容、编排体例与《艳异编》概同,分部略有差异,为二十三部:神部、龙神部、仙部、鸿象部、

  • 新泰县志

    ①六卷。清杨继芳修,牟适纂。杨继芳字仲延,南和人,贡士出身,顺治十六年(1658)任新泰县知县。牟适,邑人,举人出身,县教谕。杨继芳宰新泰后,若行所无事,而百务具举,士民安居。后来询访父老,探讨掌故,

  • 北郊配位议

    一卷。清毛奇龄(见《仲氏易》)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太常寺卿徐元珙上奏说,当时流行的祀典,已将北郊改为北向,而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顺治之祖的配位,仍然首东次西,与南郊相同,有改向之

  • 修洁斋闲笔

    四卷。清刘坚(生卒年不详)撰。刘坚字青城,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坚自序称同乡顾宸曾著《辟疆圆习察》一书,编撰未成,故从中选取十余篇收录其中。现观是书共三百余条,内容都是杂论考证古诗文中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 三国志传

    见《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