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丛书集成初编

丛书集成初编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收书达一百种一百七十七卷,而且辑成即行雕版刊印,所以较收书甚少而且长期只有抄本流传的《儒学警悟》影响更大。而后,编辑丛书蔚然成风,清代的《四库全书》是官修的收书最多的丛书。历代文人学者都认为丛书极便于翻检寻查,这是丛书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本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汇辑自宋至清著名丛书一百种(如《儒学警悟》、《百川学海》、《历代小史》、《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宝颜堂秘笈》、《津逮秘书》、《唐宋丛书》、《学海类编》、《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后知不足斋丛书》、《函海》、《经训堂丛书》、《抱经堂丛书》、《龙威秘书》、《学津讨原》、《墨海金壶》、《粤雅堂丛书》、《琳琅秘室丛书》、《小万卷楼丛书》、《十万卷楼丛书》、《仰视千九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灵鹣阁丛书》等),剔其重复,分类编排而成。《丛书集成初编》的特点是第一收书多,原定收书四千一百零七种,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出齐,而已出版的三千一百十一种已与清《四库全书》三千五百种左右相差无几。第二,选书去取以实用和罕见为标准,以各类具备为范围,其所采用的百部丛书多为收书多、选书精善、影响巨大者。第三,在分类方面,不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而采取更为现代化的新图书分类法,将所收书按总类、哲学类、宗教类、社会科学类、语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应用科学、艺术类、文学类、史地类分别排列。第四,所收书多重新排版,并加断句,不宜排印的间用影印。该丛书刊印后颇受世人重视,与《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同为重要的中国古代文献丛书。该丛书所收书具体类别及书名可参阅《中国丛书综录》。另有《丛书集成初编目录》一书,介绍所引百种丛书名称及内容,有按四角号码编排的书名索引及未出书目索引,可供检索。《丛书集成初编》有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1935-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3467册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四书教子尊经求通录

    八卷。清杨一昆撰。一昆字无怪,河北天津人(今属天津)。是书大旨攻宋人,谓“宋人著书,非理不言,而《论语》二十篇并无一理字”。一昆最服膺毛西河,但不尽用其说;虽攻朱子,而不尽废其说。有关于名教至大者,如

  • 琥珀匙

    二卷。清叶稚斐撰。叶稚斐,名时章,一说字美章,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与李玉同时。作有传奇八种,今存《英雄概》、《琥珀匙》。《琥珀匙》,28出,写书生胥埙和陶佛奴的爱情故事。吴中举人胥埙到杭

  • 四部备要

    三百五十一种,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中华书局辑。该丛书选辑经史子集四部中重要和精粹著作,凡一般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所须的常用书大都收录,而且一些著作选用经清代学者整理的佳本。例如经部收有十三经古注、十三经

  • 云谷杂记

    四卷。南宋张淏(生卒年不详)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

  • 通鉴总类

    二十卷。宋沈枢编撰。沈枢字持要,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生卒年不详。所编《通鉴总类》,仿照《册府元龟》体例,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中所

  • 烟波渔隐词

    二卷。宋宋伯仁(约1235前后在世)撰。宋伯仁生平详见《西塍集》辞目。是集凡二卷。所收之词,尽作于淳祐元年(1241)。其词牌皆〔水调歌头〕,以咏吕望、范蠡、陶潜诸人。又有潇湘八景、春雪四时景,亦各系

  • 忠正德文集

    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监修神

  • 天门县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胡翼修,章镳纂。胡翼,字筠亭,安徽歙县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官天门知县。章镳,字励堂,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进士,官应城知县。景陵县西有天

  • 山堂考索

    又名《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宋章如愚(生卒年不详)撰。章如愚字俊卿,室号山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庆元中登进士第。初授国子博士,后出知贵州。开禧初年被

  • 洪范宗经

    三卷。清丁裕彦撰。丁裕彦字毓清,山东潍县人。书首有陈官俊、贾桢、宋庆和等人的序。陈序称此书对于蔡沈《书集传》中浑举大意、义蕴含混不清的地方,力求言之详尽。贾序称此书对于蔡沈《书集传》之说加以引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