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朝野记

三朝野记

七卷。清李逊之辑。李逊之,字肤公,江苏江阴人。明御史李应升之子,自称“江上遗民”,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三朝野记》述明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史实,起自万历泰昌太子时挺击、移宫、红丸三案,至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终。卷一记泰昌朝事,卷二、卷三、卷四记天启朝事,卷五、卷六、卷七记崇祯朝事。李逊之为东林党人后代,故于东林党人事迹记载颇为详尽,揭露魏忠贤、王体乾等祸乱异常具体,盖俱得之于家世传闻。其言崇祯朝事,多与文秉《烈皇小识》相合。又记客氏专宠及后党诸事,于明熹宗不理朝政,沉匿匠作之戏,阉党把持朝纲之状多所揭露。对于崇祯时徐光启立进天主教之说亦有记载。又指出李自成围攻开封时,决黄灌城者实为明巡抚高明衡、推官黄澍。《三朝野记》叙明末史实,“但就邸报抄传与耳闻睹记及诸家文集所载,摘其切要,据事直书”(《三朝野记自序》)。凡传疑末确者,宁阙而不录。间或于叙事后杂以诸家论述,附缀小品议论,要于毋偏毋徇,勿伪勿讹。李慈铭称“是书见闻质实,议论亦平允”(《越漫堂日记》)。原书辗转传抄,多有遗缺,惟北京图书馆藏梧竹山房旧抄本首尾完足,堪称足本,前有作者自序。《三朝野记》有清初刻本,天津图书馆藏清抄本,道光四年(1824年)李兆洛刊活字本,北京图书馆藏抄本,另有《常州先哲遗书》本,后附盛宣怀跋,及《荆驼逸史》本。

猜你喜欢

  • 子思子

    一卷。南宋汪晫(详见《曾子》)编辑。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汪晫孙汪梦斗于咸淳十年(1274),将此书和《曾子》献于朝廷,赠官通直郎。子思(前483-前402),名伋、字子思,孔子

  • 九经误字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炎武因明国子监所刊诸经字多讹脱,而坊刻之误又甚于监本,极不便于经籍流传,乃考石经及各种旧刻经籍作成此书,以纠正经籍在流传中的错字讹脱。其原则是凡监本有笔误显然

  • 大学疏义

    一卷。元代金履祥撰。履祥(1232-1303)字吉父,世称仁山先生,元代理学家,浙江兰溪人。不仕于元,专心著述。师事何基,何基曾学于朱熹亲传弟子黄干,故而履祥对濂、洛、关、阁之学造诣颇深。著有《通鉴前

  • 明善斋集

    十二卷。《奏议》二卷。明薛天华撰。天华,字君恪,号南塘。福建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广东右布政使。天华风度清爽,神情俊逸。官南刑部主事,考满诣京师。因触犯严嵩,经过七年才得

  • 后斋遗稿

    二卷。明陈宪(648~725)撰。陈宪,字伯度,号后斋,余干(今江西余干)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司参议。著有《公余纪拙》,《粤江行稿》等。是集有《公余纪拙》一卷,《粤江行稿》一卷

  • 狯园

    十六卷。明钱希言(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钱希言,字简栖,吴县(一作常熟)人。生卒年不详。钱希言博览好学、刻意为诗、恃才负气,人争避之,卒以穷死。著有《戏瑕》等。《狯园》是一部记叙当时神怪之事的笔记

  • 五经汇解

    题抉经心室撰。据考:这个人就是赵贤。赵贤,字子进,浙江钱塘人,光绪丙子年(1876)进士,曾任知县,分发江苏。生卒年不详。这本书本来称为《群经汇解》,由于考场上只考五经,故鸿文局的主人先索去五经刊印,

  • 拘虚晤言

    一卷。明陈沂(详见《维桢录》条)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

  • 虞氏易事

    二卷。清张惠言撰。张惠言认为:“虞氏论象皆气也,人事虽具,然略不贯穿”。是谓虞传孟氏之学,详于天道而略于人事。又谓郑荀说人事者,爻象亦往往错杂,后学不得通解,故此书虽名为《虞氏易事》,实不囿于一家之学

  • 毛诗名物略

    四卷。清朱桓(约1697-1763)撰。桓字勖为,又字拙存,浯村(今江苏宜兴)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八旗志》书馆纂修。乾隆三年(1738)充顺天乡试同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