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亦称“辛丑议定书”、“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为辛丑年,故名。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派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交涉。12月22日(十一月一日)外交团以日、英、美、俄、法、德、意、奥、比、西、荷十一国公使名义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款。1901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下罪己诏,感激列强“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责令奕劻、李鸿章“悉心酌核”。是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劻、李鸿章与十一国公使在北京正式签订《和约》十二款,附件十九件。主要内容是: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区内各国驻兵“分保使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将大沽炮台和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拆毁,准许各国在京榆铁路线上的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昌黎、滦州、秦皇岛、山海关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兵,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中国不得驻军,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禁运期两年,还可延长;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清朝各级官吏所属境内“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将”,分派王大臣赴德、日“谢罪”,并在克林德丧命之地建立牌坊,对日本书记官杉山彬“必须用优荣之典”;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外国认为各通商章程中应该修改之处,清政府概允商议,并改善北河及黄浦江两水道。《辛丑条约》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又一次强加给中华民族的殖民枷锁。列强通过这个条约对中国进行军事监督、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辛丑条约》是清政府的卖身契,清政府从此与反侵略战争绝缘,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猜你喜欢

  • 七擒孟获

    诸葛亮平定南中(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洲一带)叛乱事件。刘备死后不久,蜀汉南中地区,各郡少数民族首领乘机叛乱,意欲摆脱蜀汉政权。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军南中地区,先后消灭了越嶲郡

  • 战国

    时代名。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各诸侯国连年战争,时称“战国”。西汉末刘向编《战国策》,正式定为时代名。战国时的各大国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著名的有魏文

  • 伊尹放太甲

    商汤在位年数较长,长子太丁未及即位而亡,弟外丙、仲壬相继即位。在这期间,都由商汤时的大臣伊尹继续处理国政。仲壬死后,伊尹立汤的嫡长孙太甲继位。由于太甲昏愦暴虐,不遵守商汤制定的法令,被伊尹放逐在桐宫(

  • 萨尔浒战役

    明与后金间的著名战役。明万历四十六年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兴师伐明。明朝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出镇辽东。次年,以十万余人分四路出师,想一举消灭后金。左翼中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率主力三

  • 六筦

    亦作六管。王莽称帝后采取的经济措施之一。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下令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和名山大泽等六项事业,由国家统一掌握和征收税金。盐铁专卖是继承西汉制度。榷酒是在每郡专设酒士一人,

  • 五代十国

    朝代合称。“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暂的封建王朝。“十国”是指五代时期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山西地区先后存在的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

  • 吕并起义

    东汉末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屯田农民起义。曹操募民屯田,向屯田农民榨取高额地租,屯田农民生活悲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屯田农民吕并在陈仓率领屯田农民举行起义,占据陈仓,吕并自称将军。曹操派关中

  • 满家洞人民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之初,鲁西南地区的反抗斗争。鲁西南嘉祥县满家洞“界连四县,穴有千余,周回二三百里”,形势十分险要。以宫文彩为首的满家洞起义军,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就曾高举闯王义旗,与封建统治阶级进行英勇斗争。清军

  • 何白旗起义

    南宋初闽广一带爆发的农民起义。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何白旗与管天下、伍黑龙(伍全)、满山红、卓和尚、邱崇、廖七嫂等起义于福建、江西、广南三路交界处。有众数十万,分为一百七十余处,各数百至数千人

  • 五户丝

    参见“科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