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白渠

白渠

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接受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泾水与洛水之间穿挖渠道。引泾水为源,首起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尾入栎阳(今陕西临潼北),注归渭水,与郑国渠平行,长达二百里,灌溉农田四千五百余顷,民得其利。因为是白公建议开凿此渠,故称为白渠或白公渠。东汉迁都洛阳,白渠渐废。北周后,水利渐兴,白渠复修。唐代在泾阳县北建三闸分水,自北而南分成大白渠、中白渠、南白渠。宋、元、明、清时,多次兴工修白渠,屡修屡坏,灌溉面积日益缩小。

猜你喜欢

  • 六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曹魏的六次战役。诸葛亮平定南中(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叛乱后,与孙权重新结盟,开始北伐曹魏,图谋中原。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兵从汉中(今陕西汉中东)出发,经祁山(今甘肃西

  • 鱼鳞图册

    明代编造的田亩清册。南宋始造鱼鳞图,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太祖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到浙西核实田亩,定其赋税。洪武二十年,又派国子监监生武淳等分别到各州县主持丈量田亩,编成鱼鳞图册。以税粮万

  • 军国民教育会

    清末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由拒俄义勇队改组而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拒俄义勇队受到破坏后,一部分较激进的留学生如黄兴、陈天华、秦毓鎏等不顾清政府的高压政策,在拒俄义勇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军国民

  • 白虎观会议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群儒奉命会集于白虎观,详讨经义。朝廷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汉章帝称制临决,制成定论,称《白虎议奏》 (后亡佚)。又命史臣班固汇集讨论结果, 编撰成《

  • 郭威改革

    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期间(公元951年—954年)进行的改革。唐末、五代之际,武将悍夫把持朝政,统治暴虐,兵变屡兴,战争频仍,刑法苛酷,赋役繁重。辽军不断南侵,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郭威出身贫寒,了解

  • 史可法抗清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内部斗争激烈,朝政把持在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手中。镇守江北四镇的四个总兵刘泽清、高杰、刘良左、黄得功在大敌当前时,互相争权夺利,彼此仇怨极深。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

  • 二税户制

    辽代对投下人户实行双重剥削的制度。辽圣宗时,国内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封建赋税制扩展到投下州县。政府规定,投下之赋皆分为二:工商税中酒税上交朝廷,其余市井之赋尽归投下主;被编为投下奴婢的汉

  • 召陵之盟

    齐桓公纠集众诸侯与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订立的盟约。公元前656年, 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军队,在讨伐楚国附庸蔡取得胜利之后,乘势进军楚境,讨伐楚国,责问楚国不向周王进贡

  • 芝罘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满洲善后协约》。日俄战争以日胜俄败而告终,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沙俄将在中国东三省南部地区的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1905年12月(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