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运动

清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变法运动高潮是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港湾,争夺贷款,扩大对华投资,掠夺路矿权利,致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正在成长壮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瓜分狂潮的刺激下,要求改革政治,抵御外侮,发展资本主义。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陈述变法之必要并提出各项新政建议。第三次上书送到了光绪皇帝手中,光绪皇帝从救亡图强和同慈禧太后争权出发,逐渐倾向维新。1895年8月(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康有为、梁启超既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大力宣传变法思想;又成立北京强学会,团聚维新人士及清室官僚。11月(十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并出版《强学报》。翌年强学会被顽固派查封后,维新派又创办《时务报》,由梁启超任主笔, 《时务报》在变法运动中,发挥了时代号角的作用。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赶回北京,第五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愿,要求光绪皇帝取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并警告光绪皇帝,现在如再不变法图强, “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1898年1月29日(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八日)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应诏统筹全局摺》(第六书),断言“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并且提出“大誓群臣以定国是,立对策所以征贤才,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几天之后,又上了第七书,提出仿效俄国,实行变法。4月(三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于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16日(二十八日)召见康有为,面询变法事宜,并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特许其专折奏事。从6月11日到9月21日(八月六日)三个多月中,维新派新政建议次第上达,光绪皇帝颁布了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一系列新政上谕。维新运动一开始就遭到慈禧太后及顽固守旧派的反对。6月15日(四月二十七日)慈禧太后胁迫光绪皇帝连下三道谕旨,罢黜光绪皇帝师傅、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解;规定二品以上大员授新职,要恭诣皇太后谢恩;委任荣禄为直隶总督、节制北洋各军。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旨在推翻“新政”、重掌清廷实权的政变,戊戌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猜你喜欢

  • 子产铸刑书

    公元前536年,子产在郑国执政期间,将刑书(成文法)条款铸于鼎上, 公布于民众。这在当时春秋各国是一种革新举动。晋国守旧政治家叔向致书子产加以非难,认为铸刑书使民众有法可循,他们将会“不忌于上,并有争

  • 弼德院

    清末官署名。1911年(宣统三年)清政府仿行宪政成立责任内阁,为总揽国政的最高机关,但又恐其职权过重,另设弼德院,规定“该院权限与内阁相为维系”,名为“用备顾问”,实则以为制约。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 十常侍

    东汉灵帝时操纵朝政的宦官集团。常侍即中常侍,经常侍奉在君主左右。东汉时的中常侍一般由宦官充当,因此常侍也成为宦官的专用词。汉灵帝时,宦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

  • 甬江之战

    见“镇海之战”。

  • 田银、苏伯起义

    东汉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田银、苏伯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幽(治今北京西南)、冀(治今河北柏乡北)二州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曹操正用兵关西

  • 马神甫事件

    又称“西林教案”。1853年(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中国广西西林县境,勾结当地的土豪劣绅、流氓无赖,作恶多端,激起民愤。1856年2月(咸丰六年正月)新任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和不法教徒二十

  • 布衣将相

    史家对汉初将相出身的概括。西汉初年,刘邦的部下除张良出身于韩国贵族外,多来自下层社会。如萧何原为沛县主吏掾;曹参原为沛县狱掾;陈平幼年家贫,用席做门户;周勃以编织养蚕用的苇箔为生,并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

  • 广州外人委员会

    一称“联军委员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在广州实行军事统治的殖民机构。1857年12月(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为建立殖民统治,在巡抚衙门内设置一个权力广泛的外人委员会。委员会由英

  • 马嵬驿之变

    唐玄宗奔蜀途中,随从将士杀宰相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死杨贵妃事件。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玄宗弃长安奔蜀,行至马嵬驿(今陕西马嵬坡),将士饥疲,众皆愤怒,认为安禄山反叛由杨国忠引起,遂怒杀杨国忠,

  • 燕国

    古国名。①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本作匽、郾。姬姓。或称北燕。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召公奭于北燕,召公留宗周辅相成王,其长子就封为第一代燕侯。都蓟(今北京市西南)。燕为周北方重要屏藩,但因长期独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