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保卫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又称“赣宁之役”。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果实,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立即着手建立独裁统治。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准备组织政党内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随即向北洋军发布秘密动员会,准备用武力消灭国民党武装力量。4月26日袁世凯不惜接受苛刻条件与英、法、俄、德、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取得内战经费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坚决主张武力讨袁,因国民党内部对武力讨袁意见不一,未能及时发动。而袁世凯在准备妥当之后,便于6月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不服从中央,予以免职,并下令北洋军进兵江西和南京,发动内战。国民党被迫应战,起兵讨袁。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组织讨袁军,发布讨袁檄文;15日黄兴至南京促使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自任总司令,兴师讨袁;随后广东、上海、安徽、湖南、福建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是为“二次革命”。但除江西、南京组成讨袁军外,其他各省多为被动响应,并未出兵,战争主要在江西、南京进行,故又称“赣宁之役”。由于独立各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部署,缺乏信心,互相观望,北洋军于7月25日攻陷湖口, 8月18日侵占南昌。南京方面也因部分讨袁军被收买叛变而作战失利,9月1日南京失守,其他各省又先后取消独立。不到两个月时间, “二次革命”以失败而结束,北洋军武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孙中山、黄兴再度逃亡日本。

猜你喜欢

  • 英德借款详细章程

    见“英德洋款合同”。

  • 后唐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23年,沙陀贵族、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建立的王朝。李存勖祖朱邪赤心世统沙陀部落,因率兵助唐镇压庞勋起义,官至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又历鄜坊、振武、代北等道节度使。父

  • 蒲安臣使团

    十九世纪末由美国人蒲安臣率领的清政府外交代表团。遣使出洋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向清政府提出的要求之一。总理衙门鉴于1868年(同治七年)将与各国进行修约交涉,特于1867年(同治六年)奏准遣使出洋

  • 莱阳抗捐

    辛亥革命前夕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清斗争。1910年(宣统二年)山东莱阳县官朱槐之借举办“新政”为由,勾结地方劣绅,巧立名目增加税收,苛捐杂税一时多达数十种。加之当地遭受霜灾,粮价昂贵,奸商劣绅囤积居奇,人

  • 湖南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湖北光复,湖南的革命党人与湖北联系密切,早有互为响应之约,遂加紧策动新军起义。湖南巡抚余诚格和巡防营统领恐新军不稳,拟将其调往各州县以分散革命力量,并抽调各地巡防营防守省城。新军移防时要

  • 康泰、朱应出使林邑、扶南

    东吴孙权黄武五年至黄龙三年(公元226年—231年),交州刺史吕岱派遣中郎康泰、宣化从事朱应出使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康泰、朱应归国以后,分别著有《吴时外国传》和《扶南异物志》等书

  •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公元471年——499年)实行的政治改革。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在位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十二月,下诏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孝文帝曾

  • 刘渊、石勒反晋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率部众起兵反晋,建国号为“汉”,自称汉王,定都离石。后来有石勒、王弥等人前来归附。石勒率众三万,转战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汲郡(治今河

  • 文王治岐

    周文王治理岐周的事迹。周文王(名昌)继季历为君,继续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他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九一而助”的方法调整剥削关系;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周族以外,甚至商朝

  • 空印案

    明初,太祖朱元璋惩处地方官吏的案件。明制,每年地方布政司、府、州、县派计吏到户部核算钱粮、军需等。因为道远,计吏都带有事先盖着官印的空白文册,如户部判其钱谷数字不符,便重新填写。洪武九年(公元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