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苦”, “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造成生死不息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轮回报应,摆脱痛苦之路,唯有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才有可能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流传于内地的是佛教的汉语经典系,流传于西藏和蒙古地区的是藏语经典系,两者都是北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在一些地区也流传小乘佛教。两汉之际,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依附于社会上盛行的黄老神仙术。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依附于玄学。一些上层人物也信仰佛教,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寺建筑、石窟艺术盛极一时。并由微而著地形成寺院经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的灭佛,无法制止佛教日益发展的趋势。隋、唐时代,寺院经济日益雄厚,僧尼众多,佛教经典的翻译由国家主持,质量高而数量多。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自成体系的宗派,法相宗、华严宗、净士宗、天台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相继出现。佛教由依附于道、玄的地位,发展成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寺院经济的扩展,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因而发生了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的没收寺院财产,令僧尼还俗的事件。宋代,佛教、儒学、道教三方互相吸收调和。元代统治者特别尊崇喇嘛教。宋、元以后佛教,在统治者扶植下成为官方教化民众的工具。在西藏地区,公元七世纪时,松赞干布受他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信奉了佛教,并依佛经的十戒,制定法律,教育民众。公元十世纪后期,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相互影响,相互斗争,融合成喇嘛教。公元十三世纪时,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地方政权,并将该教传至蒙古地区。公元十五世纪,宗喀巴进行改革,创立格鲁派(即黄教),势力逐渐强大,掌握西藏政教大权。佛教的传播,寺院经济的发展,曾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伴随着佛教的宗教活动,也丰富了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文学等领域的文化宝藏,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 投笔从戎

    东汉时班超弃文从武之事。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超随兄班固来到洛阳,家贫,常为官府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而叹: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砚)间乎

  • 新疆建省

    指清朝在新疆正式建立行省事。乾隆初年勘定西域,更名新疆。龚自珍于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828年(道光八年)两次建议在新疆没置行省。1877年(光绪三年)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上疏奏请新

  • 李金起义

    南宋孝宗时湖南爆发的瑶、汉族人民起义。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春,湖南严重干旱,民不聊生。官府残酷剥削并强迫人民认购官府积存的乳香。郴州宜章(湖南今县)弓手李金遂聚众数千人举行起义,攻克郴州(今湖南

  • 上海地皮章程

    见“上海租地章程”。

  • 擒生军

    西夏专事捕捉生口的部队。西夏实行普遍兵役制。民年十五为丁,每有战事即命各部族或部落二丁或三丁取一壮勇者充“正军”,承担直接战斗任务。另为配备随军服杂役的副兵一至二人,名为“负担”。元昊称帝建国后,即组

  • 广州同文馆

    见“广方言馆”。

  • 四王二帝之乱

    唐德宗时藩镇反叛事件。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四镇之乱平息之后,为分散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的势力,德宗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翼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

  • 纸桥大捷

    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歼灭法军的著名战役之一。1882年(光绪八年)法国西贡总督卢眉派海军上校李维业率军侵犯越南北部,扬言要为被黑旗军击毙的法国将领安邺报仇,并悬赏一万元捉拿刘永福。法军连续攻陷河内、南

  • 天津协定

    见“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

  • 太学

    古代学校名。相传先秦地方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国家的大学称为学,即太学。汉朝初年,因战争造成的困难,使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建议兴学养士,被汉武帝采纳。元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