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

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执政时先后打击佛教的事情。佛教是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之一,但寺院地主又与封建政府间存在着争夺人口、资产、土地的矛盾。因此,时常受到封建政府的抑制和打击,其中以“三武”为最。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拓跋焘在关中大肆杀戮参加过盖吴起义的民众,发现长安佛寺中藏有兵器、酿酒器具、州郡牧守和富人寄存的财物及被藏匿的妇女。于是,下诏征镇诸将及各州刺史,凡有佛象佛经之处,尽皆坏焚烧之,沙门不分老小,全部坑杀。虽因太子拓跋晃先露诏意后宣诏书,使许多沙门得以逃命,一些佛经亦得藏匿,但魏境内之塔庙,无复孑遗。至北齐、北周时,佛教大盛。齐境内寺院达四万余,僧尼至二百万。北周虽不及北齐多,但亦有寺院万余,僧尼百万,约占当时政府编户人口十分之一,严重影响国家的人力和财力。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周武帝下诏废佛,没收境内寺院的全部财产,使百万僧侣和僧祗户、佛图户成为国家编户;适令丁壮,征为府兵。灭齐后,于齐境内继续推行灭佛政策。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剧烈,赋役沉重,大批农民入寺为僧或投寺充佃,寺院经济迅速发展。时称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劳动人手,下诏废佛。规定长安留寺四,洛阳留寺二,大州留寺一,每寺留僧十。其余寺院,一律拆毁,僧尼一律还俗。时,全国共毁寺四千六百余,僧舍四万多,二十六万僧尼还俗,十五万寺院奴婢获释。

猜你喜欢

  • 陈洪进纳土

    割据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人少势弱,为对付吴越、南唐的侵凌,而主动靠近宋朝,接受其节度使封号, 称臣纳贡。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月,入朝宋太宗,又为保持自身地位,上表献其二州、十四县地,受到

  • 新附军

    元代军队的一种,系指收编的南宋军队。元统一后,和其他军队相参并用,或镇戍,或屯垦,或参加军事征讨。

  • 君子馆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宋军雍熙北伐失败后,辽圣宗与承天后亲督耶律休哥等率兵大举攻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一月,宋瀛州(今河北河间)都部署刘廷让等领兵数万沿海北上,趋燕京(今北京),以图牵制辽军南下

  • 大诰三编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颁布的案例文件汇编,在明初具有法律性质。在《大明律》以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颁布手订的《大诰》, 次年又颁行《大诰续编》、《三编》。《大诰》七十四条, 《续编》八十七

  • 遥辇氏联盟

    契丹大贺氏联盟被推翻后,可突于另立遥辇氏屈列为部落联盟长。从此,内部动乱不已,加上对唐战争失败,契丹进入中衰时期。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可突于的余党涅里(辽太祖阿保机之七世祖)掌握兵马大权,杀

  • 柘皋之战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十年(1140年)五、六月间金军于顺昌(今安徽阜阳)溃败后,退守开封。南宋赵构秦桧急命诸路宋军撤还。兀术遂会合两河金军与旧部十余万众回师南下淮西,攻占寿春(今安徽寿县)、庐州(

  • 永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炀帝杨广为便利河北地区的军事运输,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凿而成。南起黄河与沁水的汇合口,沿沁水北上,在今河南武陟县沿沁水支流(今孟姜女河)折向东北达于汲县,再

  • 韦后摄政

    中宗复位,韦氏为后。中宗昏庸懦弱,大权旁落韦后之手。她勾结武三思等, 专擅朝政,以从兄韦温等掌握大权,纵容其女安乐公主卖官鬻狱,并大造寺院道观,欲步武则天后尘,重演代唐之剧。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杀

  • 甬江之战

    见“镇海之战”。

  • 滇案条约

    见“中英烟台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