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采莲曲

采莲曲

【介绍】:

①(全)王勃作。《采莲曲》,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江南弄》七曲之一。诗题一作《采莲归》。此诗主要描写一个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及其对征夫的深切思念,而在篇末扩大到写一群采莲女“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从而控诉了战争给广大士兵及其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杂用三、五、七言句式,语言活泼,音节谐婉,富有民歌气息。②(全)崔国辅作。写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及青年男女天真活泼,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曰:“前二句,极妍铄。后二句,莲浦相逢,乍惊美艳,仙侣并舟,低回不去,有目逆而送之意。折芳馨以相赠,托微波以通辞。作者含意未伸,语殊蕴藉。”③(全)李白作。王琦注云:“《采莲曲》起于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李太白全集》卷四)此诗当是太白年轻时,东游吴越时所作。诗写一群青春洋溢的采莲女在劳动中欢声笑语,风情万种,使过路的行客徘徊顾盼,留连忘返,表达出诗人对她们的热情赞美。王夫之云:“卸开一步,取情为景,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唐诗评选》卷一)《唐宋诗醇》卷三也赞道:“绮而不艳,此自关乎天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于此亦可见之。”④(全)李康成作。此诗描写江南水乡劳动妇女采莲活动的场景。采莲少女们的红袖翠钿,隐现出没于青荷碧水之间,如在画中。清新的语言、活泼的句式,均与诗中的欢快氛围极为协调。结句“各回船,两摇手”,似写男女情事,然却故意闪烁其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女那种既热烈又矜持,欲露还藏、捉摸不定的微妙感情。吴瑞荣评曰:“结语尤见‘发乎情,止乎礼义’遗意,自是盛唐高处。”(《唐诗笺要》后集卷八附词)吴山民曰:“以繁声急节,写艳语密情,却简得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⑤(全)刘方平作。此诗以简括洗炼的笔墨,维妙维肖地刻画了一个美丽可爱、朴实勤劳的采莲少女形象。语言朴素自然,情景浑然一体。清乔忆评云:“愈俚愈妙,六朝小乐府之遗。”(《大历诗略》卷六)⑥张籍作。诗描写江南女子采莲情形。以采莲女子的活动为线,写远景,写近景;写其衣饰,写其歌笑。笔触灵活,收放自如,轻盈明快。⑦(全)白居易作。约作于元和十一年(816)至长庆二年(822)间。诗以欢快笔调,描写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及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神态逼真,富有情趣,生活气息浓郁,活泼清新,是上乘佳作。

猜你喜欢

  • 彭殷贤

    【介绍】:唐代文学家。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开元七年(719),登文词雅丽科。《全唐文》存文二篇。事迹见《登科记考》卷六。

  • 狎客

    ①陪侍权贵游乐的人。王涣《惆怅诗十二首》之九:“狎客沦亡丽华死,他年江令独来时。”②指嫖客。韩偓《六言三首》之一:“春楼处子倾城,金陵狎客多情。”

  • 赵良器

    【介绍】:唐代文学家。郡望天水(今属甘肃),河东(治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玄宗开元七年(719),登文辞雅丽科。开元中,曾参韦虚心扬州大都督府幕。开元末、天宝初,历仕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后又

  • 李白诗选讲

    刘忆萱、王玉璋编选。1985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选诗134首,编年排列,分正文、注释、分析三部分。注释以释义为主,简明扼要。分析以阐释各诗的思想艺术特点、创作要义及诗歌成就,为全书主干。

  • 沈光集

    文集。唐沈光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沈光集》五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沈光诗集》一卷。其后未见著录,当已亡佚。《全唐文》存文一篇。

  • 日月光先见,江山势尽来

    【介绍】:张祜《题润州甘露寺》诗句。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三国吴始建,唐李德裕加以增辟。诗句描绘甘露寺地势之高峻,上句写在此能先见到日月之光,是极言其高;下句写登临远眺,江山之势可尽收眼底,

  • 唐诗咏名人

    郭以格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21万字。著者以古代传说中的神仙、部落领袖和历史名人为经,以唐诗对古代名人的咏唱为纬,编织出一幅既表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又反映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优美秀

  • 千金酬一饭

    韩信贫寒之时,经常向别人讨饭吃,人们都很厌恶他。有一个在江边漂絮的老太太见韩信饿坏了,就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投奔沛公刘邦,立为将军,封楚王,韩信到楚藩地后,找到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以千金作为报答。见《史

  • 李程表状

    表状集。唐李程撰。《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程表状》一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李程集》一卷,当即《李程表状》。其集已佚。《全唐文》存文一卷。

  • 湘君

    湘水之神。或认为为男性。或认为为女性,即舜二妃娥皇、女英。韩愈《黄陵庙碑》认为独娥皇得称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一:“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温庭筠《郭处士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