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
【生卒】:741—821
【介绍】:
唐代高僧。俗姓李。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人。代宗时,投径山法钦和尚出家。登戒后,往诸方参学,从马祖道一悬解真宗。曾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元和中居洛阳香山。后南往江州,途经随州而卒。卒年为长庆元年(821)。所作《三伤歌》,辞理俱美,唐五代间流传甚广。《全唐诗补编》于“伏牛上人”名下录诗三首,又补四首。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一。
【生卒】:741—821
【介绍】:
唐代高僧。俗姓李。吴兴(治今浙江湖州)人。代宗时,投径山法钦和尚出家。登戒后,往诸方参学,从马祖道一悬解真宗。曾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元和中居洛阳香山。后南往江州,途经随州而卒。卒年为长庆元年(821)。所作《三伤歌》,辞理俱美,唐五代间流传甚广。《全唐诗补编》于“伏牛上人”名下录诗三首,又补四首。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一。
指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这四人过从甚密,声气相通,诗学观点一致,都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讽谕时事的新乐府诗的鼓吹者和创作者,语言通俗平易。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评云:“元、白、张籍
即鹊桥。二灵指牵牛、织女二星,神话传说他们每年七夕相会,群鹊为他们搭桥。亦用桥的美称。李乂《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野外初迷七圣道,河边忽睹二灵桥。”
【介绍】:姓名无考。昭宗乾宁间僧人,住袁州水心寺。《全唐诗》存诗1首。
唐代都城长安禁苑西门。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即从此门出长安,赴蜀避难。杜甫《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指河南嵩山的太室、少室二山。王维《戏赠张五弟諲》:“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史载平原君有宾客腿瘸,平原君有宠姬嘲笑他。后来平原君的宾客逐渐辞去,有人认为是因为平原君能容忍笑躄者,是重色贱士,“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后
【介绍】:北宋初人。曾家于蜀中,又避地荆南。与时人滕白等往还唱酬。《全唐诗》误收其诗6首。
唐沈亚之作。见《沈下贤文集》卷二。《太平广记》卷二八二题作《沈亚之》,出《异闻集》。叙太和初年,沈亚之由长安到邠州,途中寓宿橐泉邸舍,梦见秦穆公,为之献计征伐,连下五城。穆公大喜,以寡居之小女弄玉改嫁
彭庆生注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23.5万字。此书将陈子昂全部诗歌分为三卷进行校刊注释。卷一为《感遇》三十八首,卷二、卷三为《感遇》诗以外诗作。除《感遇》诗按四部丛刊影印杨澄校本次序外,其余
【介绍】:李贺作。元和四年(809)贺举进士不第,心中非常愤慨,在一次春游饮宴时,歌人劝酒,引动诗人的感想和联想,感情激荡地写了这首放歌。诗谓山可平,海可移,世上的一切都会有变化,就是神仙也难免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