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驻藏司员

驻藏司员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内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亦作驻藏章京。一般由理藩院员外郎或主事调充,初为1员,后增为4员。乾隆四年(1739),照驻扎哈密、瓜州司官之例,2年一换,后改3年,期满后,仍由理藩院派员更替。乾隆十年(1745),准于绿营换班之期,随同更换,仍每3年1次,由驻藏大臣加具考语上奏,一般以记名御史花翎四品衔叙奖。

猜你喜欢

  • 黑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明代。以其衣裙多藏青色而得名。自称“模”、“毛”之清化音,部分地区自称“嘎脑”(苗语译音)。操苗语之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桂北、安顺地区及湖南靖县等地。详见“苗族”(133

  • 武都郡

    古郡名。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汉武帝为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时置,是为氐地开设郡县之始。治所在武都县(今甘肃西和县南)。辖县、道(汉代在少数民族地区置,相当于县)9:武都道、故道、平

  • 巴林部

    蒙古部名。原属内喀尔喀,后分出,向漠南地区移牧。成吉思汗十八世孙苏巴海始称所部名巴林。后金天聪二年(1628),以遭察哈尔林丹汗掠,奔依科尔沁部。苏巴海孙色特尔率子色布腾、侄满珠习礼等归附后金。该部屡

  • 帖良古惕

    即“帖良兀”(1397页)。

  • 巴国

    古诸侯国名。又作“巴子国”。※巴人所建。领有今四川东南部,都城在今重庆市北。巴人之师曾随周武王伐纣,以功封子爵。春秋鲁庄公十八年(前676)、巴伐楚,克之。鲁文公十六年(前611)及鲁哀公十八年(前4

  • 善化寺

    具有典型辽金风格的佛教寺院。在今山西大同城内。因位于城南,俗称南寺。始建于唐,时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楼阁飞为埃坌,堂殿聚为瓦砾,前者栋宇,所仅存者十

  • 苴蒙阁劝

    即“寻阁劝”(932页)。

  • 额尔和坦

    蒙古语音译,又译作“额尔和惕”,意为“有权势的人”。清代蒙古※“阿勒巴图”(承担赋役的人),因充任领主僚属和担任管旗章京以下旗、佐官职,社会经济地位改变,形成“额尔和坦”的特殊阶层。他们被免除一切官赋

  • 沙班子中

    见“沙班”(1125页)。

  • 突地稽

    隋唐时期靺鞨首领之一。又作度地稽。靺鞨人(一说为靺鞨粟末部人或白山部人)。为靺鞨一部的酋帅。隋炀帝(604—618年在位)初征高丽,频败其众,遂率部千余家归隋(一说在隋文帝开皇年间),被置于柳城(今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