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泥

阿泥

古族名。元明清文献中先后称“斡泥”、“窝泥”、“和泥”、“和尼”、“倭泥”等,皆“哈尼”的同音异写。其族分布极广。天启《滇志·种人》:“阿迷州(开远市)称阿泥”,同书“云南府”:“阿泥井在城北二十里江头村,环村居民取汲焉。”今昆明北郊江头村,明代曾有阿泥人居住,村内阿泥井因居民而得名。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蒗蕖”(滇西北今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之东有“打冲河”(四川西南雅砻江),打冲河之东有“阿泥河”。《明史·四川土司·建昌卫》下称为“阿宜河”,即今安宁河,阿泥之音变。清咸丰《邛巂野录》卷7“宁远府·安宁河”下注:“凉山河,东北自阿泥来注之。”此河系阿泥人曾生息其地而得名。今元阳境的阿泥里居民亦为阿泥人。康熙《元江府志·彝人种类》、 《古今图书集成》卷1560“元江府·种人”均载该府所辖今元江、墨江等地有阿泥人。嘉庆《临安府志》载,今哈尼族聚居区红河县落恐司境有“阿泥大寨”。乾隆《开化府志》载该府所辖六诏山区有阿泥寨、阿泥人。在18世纪中叶前,四川西南大渡河以南及云南滇池、哀牢山、六诏山都称哈尼族先民为阿泥。参见“哈尼族”(1633页)。

猜你喜欢

  • 刀怕文

    明代云南干崖傣族首领之一。干崖宣抚使※刀怕举之弟。万历(1573—1620)初,兄卒,嫂罕氏之兄木邦宣慰罕拔附缅王莽瑞体,召其袭职,以臣缅,且许以妹。拒不受,举兵与罕拔战。以缅兵10万骤临,退守永昌。

  • 赵胡

    汉南越国二世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王※赵佗之孙。汉建元四年(前137),佗卒,遣使入朝告丧,武帝诏准袭南越王位。循佗旧制,事汉甚恭恪,为武帝所悦。六年(前135),闽越王郢举兵侵南越边邑。上书

  • 巴尔达齐

    ?—1654清初达斡尔族著名首领。又作巴尔达奇。世居塞布奇屯,以地为氏,姓色博克。后移居黑龙江北精奇里江畔多科屯,改称精奇里氏。后金天聪八年(1634,一说二年)率众来朝。至崇德年间,先后入朝达十八次

  • 张彤砫

    即“张彤柱”(1179页)。

  • 也克吉儿

    见“额尔济纳”(2533页)。

  • 安明格尔

    新疆哈萨克族旧婚俗之一。意为“转房”。妇女结婚后,如丈夫病死,要求改嫁,一定要先嫁丈夫兄弟。如无兄弟,则须嫁亡夫的叔伯兄弟,只有本家族无人娶时,方能嫁本氏族其它成员。因女子嫁至夫家,不仅为夫家中一员,

  • 吉克美丹巴嘉措

    清代藏传佛教高僧。察木多杂足补拖人。藏族。西藏察木多地区帕巴拉活佛六世。住察木多地区格鲁派最大之降巴林寺。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军护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由青海入藏,途经察木多,以支应进藏官兵乌

  • 雪你惕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苏尼特。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第四子雪你惕后裔组成。铁木真(成吉思汗)兴起时,该部亦鲁该、阿勒赤、搠尔马罕等追随铁木真参加统一蒙古各

  • 扜泥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西域传》、《魏书·西域传》。袁宏《后汉纪》作驩泥城。鄯善国都城。据《清朝续文献通考》等考订,位于今新疆若羌(卡克里克)。

  • 兀鲁思

    ①元明时期蒙古的大领地。蒙古语音译。亦作兀鲁昔、兀鲁孙等。原意为“百姓”。随着蒙古部族、民族、国家的产生,也表示部族、民族联合体,并有了国家的含义。如蒙古部落联盟称为“蒙兀儿兀鲁思”。蒙古汗国建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