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失帖木儿

阿失帖木儿

①(1250—1309)元朝大臣。畏兀儿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武都王※孟速思之子。史称其“性聪强,能传家学”。至元二十四年(1287),从征叛王乃颜,以功,授枢密院都事。被徽仁裕圣皇后召入内廷教皇孙铁穆耳(成宗)及甘麻刺(晋王)字书。二十九年(1292),迁枢密院断事官。大德二年(1298),迁翰林侍读学士。复受命以字学授海山(武宗)。累擢翰林学士、正议大夫。武宗即位,以师恩特拜荣禄大夫、大司徒、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礼仪院使。卒,赠太师,追封武都王,谥忠简。②(?—1478)明代瓦刺贵族首领,又译斡失帖木儿、斡失帖木儿·达尔罕·诺颜。也先汗次子(一说为孙),或谓即准噶尔始祖额斯墨特达尔汉诺颜。景泰四年(1453),其父称汗后,被封为太师。天顺、成化年间,率部众驻居漠北,辖地东自克鲁伦河中上游,西至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广大地区。多次遣使向明廷朝贡,部属受封爵者凡50余人。屡与东蒙古封建主毛里孩等争战,曾败孛罗乃王,迫使毛里孩久居河套,不敢渡河而北,其势颇强。成化五年(1469),部下作乱,拜亦撒哈平章等率众驻牧哈密。实力有所衰弱。一说曾率军西征,兵抵锡尔河,号称“奄擅汗”。

猜你喜欢

  • 旗民

    清代旗人和民人的合词。民人主要指汉人。所谓“旗民分治”,即旗人治以都统、驻防将军等官;民人治以顺天、奉天两府府尹、各省督抚及其下属各官。定例:于京城和各省,皆令旗人聚居于一方,而令民人定居于他方,各从

  • 十善法

    旧时西藏地方法律之一。亦称“佛门十善”。源于吐蕃时期,后逐渐成为西藏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和某些法典之蓝本。其内容:不杀生造罪;不偷盗财物;不与他人邪淫;不谎言妄语;不挑拨离间;不恶言咒骂;不散布流言;不仇

  • 昔剌斡耳朵

    蒙古汗的夏季帐殿。又译昔剌兀鲁朵、失剌斡耳朵。太宗时建于月儿灭怯土,地在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金河上游;一说位于和林东南山地;一说在额德河流域。“昔剌”意为“黄”,“斡耳朵”意为“帐殿”,即“黄色

  • 阿鲁盌斡鲁朵

    见“永昌宫”(636页)。

  • 虎嵩山

    1880—1956宁夏伊赫瓦尼教派著名阿訇。名镇林,字以行。宁夏同心人,回族。自幼从父学习“虎夫耶”教派教理,精通阿文、波斯文,兼长汉文。18岁起,改遵伊合瓦尼教派,1902年起,在同心传教,宣绎伊合

  • 满泰

    ①(?—1596)明代海西女真乌拉部长。女真族,纳喇氏(一说完颜氏)。乌拉部始祖纳齐布禄六世孙。承父布干位为部长。其女阿巴亥嫁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妃,俗称乌拉大妃。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率众至苏斡延

  • 龙鹤

    见“龙涸”(494页)。

  • 考郎兀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喇乌苏卫。永乐五年(1407)三月,黑龙江等处女真首领早哈(又译恼纳)、虎失忽等170人来朝贡马,以其居地置卫,与亦速里河卫同时设立。以早哈为指挥使,虎失忽等为指挥

  • 沙鲁万户府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元时为十三万户之一。明初沿袭元制,仍为万户。驻地在今西藏日喀则夏鲁。洪武三十年(1397),其万户列思巴端竹遣使入朝进贡。洪武帝赐银百两,文绮、帛各2疋,并赐其使人衣、钞等。后,

  • 桂林石刻

    石刻碑文集。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一册,收碑文1500余篇。内容包括南朝宋到元代见于出土的地券以及刻于各岩洞石壁上的摩崖碑或石碑文记,其中不少涉及广西少数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如唐《韩云卿平蛮颂》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