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哩克喇嘛
见“阿兴喇嘛”(1222页)。
见“阿兴喇嘛”(1222页)。
契丹王朝初期入主中原的重要事件。辽太宗会同五年(942),后晋太祖石敬瑭卒,子石重贵继位,因对契丹“称孙不称臣”,态度怠慢,引起辽太宗耶律德光恼怒,遂发大兵讨伐,几经反复,至九年(946)十二月,直下
部分瑶族称谓。自称“穹咧”,意为“居在山上的人”。过去男女习惯穿蓝色服装,妇女衣服都绣着斑斓花纹,故称。主要散居于广西大瑶山中部和西南部一角。相传其先民从贵州古州(今榕江县)一带迁来。语言属汉藏语系苗
亦称“古姆朗”。景颇语音译,意为“推翻旧制度”。19世纪云南一些景颇族人民推翻山官制度、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的斗争。故有称“贡龙革命”。19世纪,随着景颇族地区的一些山官逐渐向封建领主转变,对辖区百姓的
①哈萨克等族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特殊阶层。为执法人员,负责处理民刑案件。原大多出自富裕平民家庭,由选举产生。其人必须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熟悉哈萨克习惯法,善于处理各种诉讼案件,佐部落头目管理牧民。最
1825—1867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又名陶正春、陶虎。贵州威宁骨董山(今属赫章县境)人。苗族。世代为彝族土目以机的农奴。父早逝,随母改嫁到巴拉寨熊家。有同母兄弟3人,先后被派到威宁和赫章服役
元朝铜钱之一种。武宗至大二年(1309),变更钞法,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与至大通宝二种铜钱,与银钞并行。次年,铸造通行,立资国院、泉货监领之。钱文为八思巴字。一文准至大通宝十文、至大银钞一分。依古
见“仲译钦布”(799页)。
书名。清魏源撰。道光二十二年(1842)成书并刊行。二十四年(1844)、二十六年(1846)重订。14卷。前十卷为纪事本末体。卷一:开国龙兴记一、二、三、四、五;卷二:康熙戡定三藩记上、下;卷三:国
宋代诚、徽州侗族先民大姓首领。湖南靖县人。其先祖自宋初以来世据诚、徽州(今湖南西南),号称“十峒首领”。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祖父杨蕴归顺宋朝。熙宁八年(1075),宋将章惇进兵诚州,乃
见“宇文邕”(8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