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完库里和卓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原籍喀什噶尔(今喀什)。※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自幼与父避居浩罕。咸丰二年(1852)夏,与倭里罕等纠众先后4次窜犯喀什噶尔、乌什等处卡伦和村庄,被击败。五年(1855),复乘喀什噶尔阿图什铜矿农奴聚众抗差之机,带领400余人劫掠乌帕拉特、伊勒古楚、玉都克巴什卡伦和塔什密里克庄,又溃败。七年(1857),扬言为张格尔复仇,偕倭里罕纠集浩罕无赖,再次进攻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和叶尔羌(今莎车)等地,为叶尔羌参赞大臣庆英等所败,遁逃。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原籍喀什噶尔(今喀什)。※张格尔弟巴布顶之子。自幼与父避居浩罕。咸丰二年(1852)夏,与倭里罕等纠众先后4次窜犯喀什噶尔、乌什等处卡伦和村庄,被击败。五年(1855),复乘喀什噶尔阿图什铜矿农奴聚众抗差之机,带领400余人劫掠乌帕拉特、伊勒古楚、玉都克巴什卡伦和塔什密里克庄,又溃败。七年(1857),扬言为张格尔复仇,偕倭里罕纠集浩罕无赖,再次进攻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和叶尔羌(今莎车)等地,为叶尔羌参赞大臣庆英等所败,遁逃。
沙陀首领。唐金满州都督※朱耶金山(沙陀金山)之子,后唐李氏先祖。8世纪初,父卒,袭金满州都督。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因吐蕃扰安西,率部迁徙北庭(治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辖境约当今阿尔泰山以西、
见“女真字海龙摩崖”(148页)。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国阿辇斡鲁朵”(“国阿辇”意为“收国”,“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太宗※耶律德光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伊鲁河卫,并说清代伊鲁河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兴喀湖南,又说辽宁铁岭县城南亦有伊鲁河或书作懿路河。
?—578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侯幼突。周文帝※宇文泰之子。武成元年(559),封谯国公,邑万户。天和(566—572)中,拜大将,寻迁柱国,出为益州总管。建德三年(57
即“羊苴咩城”(890页)。
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见“元廓”(232页)。
国民党在海南黎族地区设立的管理黎族事务机构。又称抚黎局。国民党为消灭海南岛革命力量,1932年调陈光汉警卫旅到海南岛,对黎族地区实行“剿抚兼施”的政策,指令设置琼崖抚黎专员公署,把自清代沿袭下来的委封
藏族部落名。为“羌日六部”之一。在西藏那曲县境内。“桑雄”藏语音译,意为“广阔平原”。下辖阿巴、托如、玛尔庸、苏尔巴、森巴、扎江、森巴达孜玛、甘丹、赛东9个小部落,故称“桑雄格尔雄古”即“桑雄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