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那延成

那延成

1763—1833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章佳氏。字韶九,一字东甫。号绎堂。大学士阿桂之孙。乾隆进士。初任职翰林院。嘉庆二年(1797),入军机行走。四年,擢工部尚书。是年,受命为钦差大臣督将军明亮军围剿川陕楚白莲教起义,一再败绩,革尚书职。九年(1804),由礼部尚书授军机大臣。十年(1805),命谪戍伊犁,旋调西宁办事大臣。十四年(1809),调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办事大臣,补陕甘总督。十八年(1813),以钦差大臣加都统衔率军镇压李文成、林清领导的河南天理教起义。复原职并赏头品顶戴、太子少保衔、三等子爵,授直隶总督。二十五年(1820),擢理藩院尚书,寻调吏部。道光元年(1821),调刑部尚书,后任陕甘总督,复调直隶总督。七年(1827),以钦差大臣往新疆筹办四城平复事宜。十一年(1831),以“禁贸易”、“误国肇衅”等罪革职。卒,谥文毅。

猜你喜欢

  • 智足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写勒”,中书六大之一。位在第一。

  • 三巴

    古地区名。东汉建安六年(201),益州牧刘璋将原巴郡析为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三个行政区划,合称三巴。约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宋泰始五年(469)置三巴校尉,领原三巴及梓潼、荆州

  • 拜拉沙贡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

  • 夏河

    地名。因河得名。藏语称“桑曲”。即今甘肃夏河县,土名“拉卜楞”以拉卜楞寺得名。位于大夏河上游,东接临夏,西南连碌曲县,东南邻临洮、卓尼,西北界青海黄南自治州。古为藏族所居,清初蒙古入其地,呈汉、藏、蒙

  • 巴巴和卓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简称“巴巴和卓”。叶尔羌(今莎车)人。清札萨克一等台吉※祃木特长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父被留居北京,应召至京与聚处,授四等台吉。四十四年(1779),父死,受命降袭二

  • 忽都答儿

    元朝大臣。又译忽都带儿、忽都察儿等。蒙古人。世祖至元三年(1266),任中书左丞相。四年,降平章政事。七年,复为左丞相。十二年,请上皇帝、皇后尊号,未获允。二十一年,赐其怯薛江南户钞武冈路新宁县5千户

  • 史二官

    明代蒙古兀良哈三卫属部首领。简称史二。蒙古族。原驻牧于宣府(今河北宣化)塞外,与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俺答汗长子辛爱黄台吉为邻,互相仇杀。嘉靖(1522—1566)中,率部投明朝,被安置于龙门所(在今河北

  • 拽剌

    ①契丹语。亦作“曳剌”、“夜剌”;《武林旧事》记为“爷老”;唐代史籍译作“曳落河(何)”(多一尾音);清代改译为“伊喇(注音“伊喇河”)”。其意:(1)健儿,或壮士。《新唐书·安禄山传》:“曳落河者,

  • 东乡蒙古

    见“东乡族”(510页)。

  • 透欧博如坎

    即“欧透博如坎”(1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