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延汗

达延汗

①(1474—1517)明代蒙古可汗。名巴图蒙克,一译把秃猛可。孛儿只斤氏。※伯颜猛可济农子。成化十二年(1476),在蒙古内讧中,父兵败丧命,母锡吉尔被权臣亦思马因掠为妻,本人成为遗孤,先后被巴该、特穆尔哈达克收养。十五年(1479),满都鲁可汗卒,无子嗣,他遂成为汗位的合法继承人,被满都鲁的遗妻满都海哈屯接纳。十六年,与满都海哈屯成婚,在其扶助下,继承汗位,称大元可汗,异译作达延汗、大衍汗、歹颜汗、答言罕等。因年幼,被明人称为小王子。毕生致力于统一蒙古的事业,早年在满都海带领下,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迁,解除西部威胁。成年后,着重打击擅政的异姓权臣。至正德五年(1510),先后清除亦思马因、火筛,大败右翼割据势力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统一东蒙古各部,加强军事组织,巩固了汗位。把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归入六万户,分左右翼,大汗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封其一子为济农(亲王),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分封诸子为万户领主,作为大汗宗藩;取消东蒙古异姓封建主的领地,使其成为大汗和诸子的僚属;罢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领主并立制度,结束了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内讧和封建割据局面,对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以及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前期,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和平通贡互市关系。 ②(1596—1668)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达颜,藏名丹增多杰,号鄂齐尔。博尔济吉特氏。※固始汗长子。初驻牧准噶尔。崇德元年(1636),随父统兵征青海,于乌兰和硕山擒杀却图汗。继受命率军于哈尔盖冰川歼却图汗残军。六年(1641)复随军征卫藏,灭藏巴汗,受命代理“藏政”。顺治三年(1646),固始汗遣使通贡,曾“附名以达”。十一年(1654)十二月,固始汗死,诸昆弟争权,汗位空悬三四年。后经各方斡旋,达成协议,定仍由其掌理藏政,受达赖喇嘛赐封为“丹津达延汗”。汉籍称“鄂齐尔汗”或“达延鄂齐尔汗”。即汗位后,曾多次遣使向清廷纳贡,笃尽悃诚。清廷以其为固始汗嫡裔,死时遣官致祭。为青海札萨克镇国公噶勒丹达什、辅国公诺尔布朋素克、车凌三旗、察哈尔和硕特辅国公达克巴等祖。

猜你喜欢

  • 脱力世官

    元朝将领。畏兀儿人。罗罗斯副都元帅※帖哥术探花爱忽赤之子。初袭父职,为武德将军、罗罗斯副都元帅、同知宣慰司事。率兵讨定昌路总管谷纳,执杀其党千户阿夷。继平定德平路落来民的反抗。至元十九年(1282),

  • 萨蛮普尔

    参见“撤满甫尔”(2495页)。

  • 王僧辩

    ?—555南北朝时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先世系乌丸王氏,一说为汉王霸后裔。梁右卫将军※王神念子。天监(502—519)中,随父自北魏奔梁。史称其“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

  • 硬寨司

    契丹官署。《辽史·百官志》称:“掌※禁围枪寨、下铺(即铺舍,指卫士帐幕)、传铃之事。”属北面御帐官。契丹开国后,虽先后有五京之设,而帝后常年不居京城,以帐幕为基,随四季迁徙,因“未有城郭、沟地、宫室之

  • 绳地人

    清初京畿单身(无地)汉人投充旗下当差者之称。按照清政府规定,单身投充者每人给“一绳”之地。嘉庆《清会典事例》卷905《内务府·屯庄》项下载:“带地来充者,为投充人;单身投充愿领地纳银者,每给一绳地(合

  • 骠信

    唐代南诏王称号。《新唐书·南蛮中》元和三年(808),南诏王异牟寻卒,子寻阁劝(寻梦凑)继位,自称“骠信”,“夷语君也”。对酋龙(世隆)、隆舜(法)亦有此称。

  • 因远罗必甸长官司

    明代哈尼族土司。归属元江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由南诏、大理时的因远部和罗槃部置。因远在元江府治西,即因元坝;罗槃即元江坝。以土酋白文玉(史书未明族属,学者从地望和姓氏考证系哈尼族)为副长官。嘉庆

  • 八丹

    元朝将领。又作八儋。畏兀儿人。真定路宣差都达鲁花赤※小云石脱忽怜之子。初事忽必烈于潜邸,为博儿赤(司膳)。以真定路断事官鹰房万户,从征大理有功,受赏赐。中统(1260—1264)初,从征叛王阿里不哥,

  • 元怿

    487—520北魏宗室。字宣仁。鲜卑元氏(拓跋氏)。孝文帝※元宏子。幼敏慧,美风仪,甚得父宠爱。太和二十一年(497),封清河王。宣武帝初,拜侍中,转尚书仆射。延昌元年(512),任司空。孝明帝即位后

  • 乌达禅

    1647—1712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纳穆都禄氏。喀尔图之子。初任骁骑校。康熙十年(1671),擢一等侍卫兼佐领。三十年(1691),奉命安辑喀尔喀蒙古归附人众,擢正白旗满洲副都统。三十五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