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载瓦语

载瓦语

我国云南省自称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陇川、瑞丽、盈江、梁河等县,少数散居在怒江、保山、临沧、思茅等地。使用人口7万左右。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以潞西县西山地区龙准话为例。语音特点:有21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送气和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舌叶两套,有唇齿部位的音。无复辅音,但有带腭化加双唇音和舌根音共7个。有10个单元音,分松紧两套,各5个。复元音只有前响的,由主要元音加i、u韵尾构成。节尾辅音有p、t、k、m、n、、?。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如彝语支语言大。有弱化音节,不如景颇语那样丰富。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残存的屈折形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助动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1类。名词加后加成分表示双数和多数的语法意义。有阴阳性词,但使用不普遍。亲属称谓有表示阴阳性的词头。量词较丰富,数词或量词都不单独作句子成分,结合使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宾格,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示。指示代词分近指、远指。远指代词有指高、指低、指平面的区别。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体,分一般体、即行体、将行体、已行体4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示。动词有表示命令和祈求的语尾助词。动词还有使动语法范畴,用动词词根辅音的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松紧元音交替等手段表达。除了屈折形式外,还可用分析形式,即在动词前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是在形容词词根前加重叠的藻饰成分,这在藏缅语中较为少见。结构助词较丰富,有指明主语(或主动者)、宾语、定语、状语的各类助词,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一般在中心词后,但带领属结构助词的形容词可在中心词前。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词汇主要由单音节或单音节按一定方式合成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复合词的结构类型有联合、修饰、主谓、宾动、补充等。派生词占有一定比例,用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构成。四音联绵词很丰富,有叠音、双声、叠韵、谐韵等多种形式。借词主要来源于景颇语和汉语,也有一定数量傣语和缅甸语借词。

猜你喜欢

  • 衮德依

    ?—1791清代武官。索伦人。姓都拉尔氏。乾隆五十二年(1787),从征台湾,参与镇压林爽文起义,赐号吉尔孔额巴图鲁,官佐领。五十六年(1791),从征廓尔喀,在帕朗古战斗中阵亡,追赠云骑尉世职。

  • 合剌普华

    元朝大臣。又作哈刺普华。畏兀儿人。※岳璘帖木儿第八子。幼与母居益都(今山东益都),习畏兀儿文及经史。中统三年(1262),随叔父撒吉思讨李璮有功,召入宿卫,受命至益都置广兴、商山二冶于四脚山,授商山铁

  • 搠只哈撒儿

    见“合撒儿”(835页)。

  • 加衣

    藏语音译,即薅锄。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的一种生产工具。锄为木质,长约5寸、宽2寸,尖嘴。锄柄为一自然长成的2尺左右长的木钩,将钩固定在锄的尾部。用来薅青稞地里的杂草和松土。

  • 玛木克呼里

    见“玛木特呼里”(954页)。

  • 格坚皇帝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南犁汗王

    见“犁汙王”(2072页)。

  • 沐昂

    ?—1445明朝将领。字景高。祖籍安徽定远县。回族。初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曾随父南征,因功擢至右都督。正统四年(1439)征麓川。以征缅甸功,留镇云南。喜与文士交往,曾将官云南及谪戍者之诗辑为《沧海遗

  • 东都

    郑成功在台湾岛内建立的明京。表示继续奉明正朔。1661年6月郑成功招降普罗文查城堡(赤嵌城)的荷兰殖民者后置,设一府二县:承天府,治所在赤嵌(今台南市),任命杨朝栋为府尹;下属天兴县(治所在今嘉义市)

  • 大同府

    见“西京”(6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