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傣族土司名。亦称西双版纳宣慰使司。“车里”又作“彻里”、“车厘”。唐、宋时先后属南诏大理政权银生节度管辖。十二世纪傣族首领叭真统一各部,以景洪为中心建立“勐泐”政权,称“景龙金殿国”。元至元间(1264—1294),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据《元史·步鲁合答传》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元军平其地。具体建置年代史载各异,有贞元二年(1296)、大德(1297—1307)中诸说。明洪武十五年(1382),土酋刀坎归明,置车里军民总管府,以刀坎为土知府。十九年(1386),改车里军民宣慰使司,以刀坎为宣慰使。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嘉靖十一年(1532),缅甸东吁王朝侵诸部,隆庆二年(1568),破车里,掳宣慰使刀糯勐。天启七年(1627),东吁王朝再侵,宣慰刀韫勐及部分族人入缅,车里残破,遂废,为元江那氏土司控制。辖境相当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据傣文《泐史》载:明隆庆四年(1570),宣慰使刀应勐将辖区划分为12个“版纳”,即西双版纳,每版纳均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土司机构。版纳也是分配封建负担的单位。清顺治(1644—1661)末年,复置宣慰使司,治所在今景洪。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清廷以“江内宜流不宜土,江外宜土不宜流”原则,将江内大版纳划归普洱管辖,江外六版纳仍归车里土司管辖。乾隆元年(1736),车里宣慰使司及所辖江外六版纳土司分隶于思茅厅与普洱县。1911年柯树勋率军进驻,在景洪设思普沿边行政总局,将西双版纳划分为11个行政区,后并为8个,但未废除土司制,仍是土流并存。1925年设车里等县,改行政总局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车里宣慰使司一直存在至新中国建立前。

猜你喜欢

  • 克新和卓

    见“喀申和卓”(2206页)。

  • 国语骑射

    指满语和马步箭之功。清代帝王提倡满族人等勤加学习的口号,从而定为基本国策。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竭力遏制满洲人逐渐汉化,以金代世宗的政典为范,教诲本族人遵循旧制,毋忘语言、

  • 石皇玺

    1862—?清末民国时期苗族文学家。湖南永绥(今花垣)板塘寨人。又名板塘、石豹。被苗族人民誉为“歌圣”。自编诗歌,自造苗文(称为板塘苗文)记录之。并以此种苗文将中国古典名著《十三经》、《廿四史》中的故

  • 逊塔

    ?—1662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觉尔察氏。安费扬古之孙。初袭牛录章京。崇德三年(1638),授户部副理事官,署甲喇章京,随贝勒岳托攻明,越北京,略山东。六年(1641),随军围锦州,连败明都督洪承

  • 弘义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作“算斡鲁朵”(“算”意为“腹心”,“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置宫卫。宫卫制为契丹特殊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

  • 銮仪卫都指挥使

    清初短时期内汉人爵名。参见“精奇尼哈蕃”(2465页)。

  • 都匀教案

    清光绪年间贵州都匀反洋教事件。都匀内外套苗、水、布依等民族因不堪法国传教士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以兴办洋务、建筑教堂传教为名,到处侵占土地,并网罗恶霸地主及地痞流氓为教民,横行无忌,向官府控告亦不予伸张正

  • 朱古

    藏语“Sprul pavi sku”(朱贝古)的译称,意为“化身”,又译作“活佛”。此名唐吐蕃时已有,但仅系对赞普神化的誉称。元初西藏噶玛噶举派开始实行“化身”转世继承制,即推选一幼子为前辈上师的继承

  • 教门三忠墓

    中国伊斯兰教古墓之一。在广州市流花桥北。乃南明四卫指挥使羽凤麒,撒之俘,马成祖等三回民将领之墓。顺治七年(1650) 3人守城抗击清军被围困,不屈而死。当地回民收葬于此。题曰“先贤古墓”。回民称三忠为

  • 白鹿山

    山名。①在今河南获嘉县北。东晋太元十七年(392),丁零翟魏君主翟钊遣将翟都攻馆陶,屯苏康垒。三月,为后燕慕容垂所败,求救于西燕慕容永,遭拒。六月,败走滑台,收余部北渡河,登此山凭险拒守,因粮尽援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