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克辛佛教寺院
又称锡克沁千佛洞、焉耆明屋。“明屋,”维吾尔语意为“千间房”。为古焉耆国的佛教遗址。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42公里处。分南北两区。大殿、佛塔、僧房均为土坯建筑,均已颓圮。出土大量佛头像、壁画残片、建筑装饰。时代当在南北朝至唐代。寺区西北约1公里,有12石窑,依山开凿,但损坏严重。
又称锡克沁千佛洞、焉耆明屋。“明屋,”维吾尔语意为“千间房”。为古焉耆国的佛教遗址。位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42公里处。分南北两区。大殿、佛塔、僧房均为土坯建筑,均已颓圮。出土大量佛头像、壁画残片、建筑装饰。时代当在南北朝至唐代。寺区西北约1公里,有12石窑,依山开凿,但损坏严重。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商卓特巴,为其师萨玛第巴克什立传。五十六年(1791),授札萨克喇嘛印,经达赖喇嘛提名,被任命为噶伦,陪同清廷官员查抄羊八井沙玛尔巴红帽派寺院。五十
?—1383土族第一代陈土司。一作陈子明。本为汉族。江南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元末为淮安右丞。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率众归明,受封随征指挥佥事。洪武十六年(1383),阵
成吉思汗行宫之一。位于土兀剌河(今土拉河)上游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原为克烈部首领王罕营帐所在地,成吉思汗在此与之结盟。嘉泰三年(1203),王罕兵败,并于蒙古部。后成吉思汗于此置斡耳朵(帐殿),
551—582北周皇后。阿史那氏。突厥※木杆可汗俟斤之女,北周武帝※宇文邕皇后。北周天和三年(568),被周使迎归,史称其“有姿貌,善容止”,深受武帝敬宠。是后,突厥与北周和好关系日趋发展。木杆可汗一
传说中的门巴族美女。祖居门隅南部。公元9世纪末,吐蕃灭亡,门隅为土王嘎隆旺布统治。一次,土王去林中狩猎,与之相遇,一见钟情,纳为妃,生一儿一女。为大妃哈香对姆所忌,欲害之。获屠夫、渔夫和猎人的保护,幸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
汉语俗称。佤语称水鬼为“翁木”。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每年较大的一种宗教活动。佤族居于山区,靠用竹子搭成水槽引山泉入寨供人畜饮用,其次耕种多为旱地,水对他们至关重要。每年正月初,每个村寨都祭水鬼,除杀鸡
见“盆奴里国”(1706页)。
参见“奥米”(2252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征收数十人粮赋。位在明伯克、玉资伯克下。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