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庙
内蒙古佛教寺庙。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东岸。清乾隆(1736—1795)初年,札萨克图旗台吉徐特纳克出资建造。原名“莲花图庙”。乾隆十三年(1748),赐名“梵通寺”。经乾隆、嘉庆(1796—1820)两朝扩建,并从京师请来图门乌力吉工匠参加扩建,遂形成包括梵通寺、慧通寺,广寿寺的东庙和包括宏济寺、广觉寺的西庙。建筑形式皆仿照该庙二世活佛阿旺丹巴雅日彭(徐特纳克合吉之子)在西藏学法时所住之斯热捷布桑庙。
内蒙古佛教寺庙。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东岸。清乾隆(1736—1795)初年,札萨克图旗台吉徐特纳克出资建造。原名“莲花图庙”。乾隆十三年(1748),赐名“梵通寺”。经乾隆、嘉庆(1796—1820)两朝扩建,并从京师请来图门乌力吉工匠参加扩建,遂形成包括梵通寺、慧通寺,广寿寺的东庙和包括宏济寺、广觉寺的西庙。建筑形式皆仿照该庙二世活佛阿旺丹巴雅日彭(徐特纳克合吉之子)在西藏学法时所住之斯热捷布桑庙。
见“仆固俊”(318页)。
约1255—?元朝官员。祖籍西域,阿鲁浑氏。汉姓简,字和叔。成吉思汗西征时祖父哈只哈心归附,东迁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父阿散,仕元,任大名路税课提领,遂居大名(今河北大名)。幼读儒书。仁宗皇庆元年
?—434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太武帝延和三年(434),于西河县(今山西汾阳县)聚众起兵反魏。七月,魏遣阳平王拓跋它督军征之。义军乘魏帝拓跋焘登山临视,伏兵击之,魏帝坠马,几为
即“弘历”(643页)。
见“艾克木汗”(437页)。
483—497北魏太子。字元道,又字宣道。鲜卑元氏(拓跋氏)。孝文帝※元宏长子。生而母死,由冯太后抚视。太和十七年(493),立为皇太子。十九年,奉诏赴平城奔太师冯熙之丧,其进止礼仪,皆是父所定。父每
1632—1700清公主。名阿图。满族。爱新觉罗氏。太宗※皇太极第五女。孝庄文皇后生。顺治五年(1648)二月,下嫁内蒙古巴林部辅国公色布腾。十四年(1657),封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9),封和
西夏职官名。佐助各司正、副职管理本司事务,上、次、中、下等很多司中皆设,各司中分设8、 6、 4、 3、 2名不等。
?—约1437明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韩撒都剌子。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袭职。宣德十年(1435),从征阿鲁台朵尔只伯等,以功于正统元年(1436)升任副千户,二
拉祜语音译,意为“租种”。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对租佃的称谓。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解放前在拉祜族内部已产生租佃关系,出租的土地大多是水田(旱地在拉祜族内部多为“借种”),出租者多是地富阶级,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