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禄王墓

苏禄王墓

明朝来华病逝的苏禄王国东王墓地。地在山东德州市西北部北营村。永乐十五年(1417)八月初,加里曼丹岛与菲律宾群岛之间苏禄王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剌率弟西王、峒王及眷属340余人来华访问,到达北京,受成祖朱棣礼遇。同年九月返国,病逝于山东德州途中。成祖命就地葬之,赐谥“恭定”,遣官致祭并亲撰碑文,勒石以志。王妃葛木宁与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10余人留下守墓,俱受明朝俸禄。清雍正九年(1731),苏禄国王老苏丹来华访问时,经朝廷允许所留守墓之外籍穆斯林取二王子之名的第一个音“温”、“”为姓,正式在德州入籍。遂为该地回族之大家族。墓园甬道两旁,立有翁仲、石兽,排列有序。东南有御碑楼亭一座,亭中竖有朱棣所撰《御制苏禄东王碑》。墓东南有王妃葛木宁及二王子之墓。明清以来多次重修。今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红军右江独立师

    参见“红廿一师” (944页)。

  • 烧甲

    见“戴辣”(2574页)。

  • 哈剌出

    蒙古语,意为“平民”、“下民”,亦作哈剌抽、合剌除。对汗和那颜阶级而言。指蒙古贵族属下的牧民。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时(约9世纪末),蒙古社会已有此称。是由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产生的社会阶层。

  • 白腊切

    清代云南基诺山巴普寨基诺族首领。地位显赫,曾娶7个妻子。清雍正(1723—1735)时,整个后半山地区各村寨都向其纳贡服役,砍柴、挑水、做饭由扎果、扎垒二寨负责,盖房用草排和竹笆也有固定村寨。据说18

  • 颉鼻叶护

    焉耆贵族。焉耆王龙突骑支弟,王族龙姓。与兄有隙,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偕栗婆准等兄弟3人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投唐,后事迹不详。

  • 特色

    见“萧乙薛”(1992页)。

  • 莫纳

    鄂伦春族旧时住房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小兴安岭地区。毕拉尔路鄂伦春人过去冬季多居此种住房。形状和内部设置与※仙人柱相同。构造:将长约1丈5尺的圆木劈成两半,斜立成圆锥形骨架,上盖以蒿草,再培上

  • 金末帝

    见“完颜承麟”(1159页)。

  • 诺尔布班第

    ?—173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萨木多尔济长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袭札萨克多罗贝勒。赐牧塔尔弼克哩叶库布尔。四十年(1701

  • 鹿唇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一说所指之鹿为犴达犴(驼鹿),出没于森林和草原。鹿肉鲜美,富营养,为滋补佳肴,其唇更为珍馐。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用于御膳和“诈马宴”、“马奶子宴”等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