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答儿罕

答儿罕

①中国北方一些民族的官员或荣誉称号。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清闲之人”。为突厥、契丹等民族的官员。《旧唐书·突厥传》作达干,《辽史》作达刺干,《辍耕录》作答剌罕。自蒙古成吉思汗起,作为荣举称号,平民和奴隶因军功或其他勋劳被主人解放,给予某些特权,如豁免一切赋税、独占全部战利品、可随时入见主人、9次犯罪不罚等。明代蒙古仍作荣誉称号,汉译作“打儿汉”、“打儿汗”。《白史》曰:一次立功者赏赉,二次立功者赐“答儿罕”号。※《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语》云:凡部众在战斗中救出台吉者,加升此名;如因救台吉而自身阵亡,以此号酬其亲子孙;手艺精湛的出色工匠亦可得到此名。※《夷俗记·战阵》将打儿汗分为四等:“功轻者升为把都儿打儿汗,功重者升为威静打儿汗,再重者升为骨印打儿汗,最为首功则升至威(岱之误译)打儿汗而止”。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曾多次将此号封授战斗中、明蒙和议中以及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有功的蒙古人员。清代,亦作为荣誉称号,用以封授蒙古王公,如达尔罕亲王、达尔罕贝勒、达尔汉辖(侍卫)等。休致大臣、闲散王公大臣、恩赏人员、宗教上层、闲散达喇嘛以及有勋劳的平民或奴隶都可得到此号。 ②清代把禁猎、禁伐区亦称作达尔罕。

猜你喜欢

  • 移剌古与涅

    ?—1213金末将领。契丹族。章宗泰和(1201—1208)年间,为副统随左监军纥石烈执中抗击宋军北伐。六年(1206)十一月,出清河口(今山东东平西),领精骑4千强渡淮河,大败宋兵,克淮阴,进围楚州

  • 罗子国

    见“罗”(1414页)。

  • 阖闾

    ?—前496亦作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又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时人称公子光。周敬王五年(前515),与伍子胥密谋,借宴请吴王僚之机,派亲信专诸杀僚自立。以伍子胥为相,辅佐朝政;命孙武为将军,训练军士;

  • 定边战役

    明军征讨麓川思氏土司的战役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傣族首领思伦法遣人入朝贡方物,并献元朝所授宣慰使司印,以示诚服,受封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宣慰使,兼领元之麓川、平缅两路之地,势

  • 清朝通典

    又名《皇朝通典》。书名。清官修。100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起纂,五十一至五十二年(1786—1787)间成书。体例与《续通典》同,分为九典。记载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至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

  • 高不识

    西汉时故匈奴王。后归附汉朝,授校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俘呼于耆王王子以下11人,众1768人,以功封宜冠侯,赐食邑1100户。四年(前119),以坐击匈奴增所获首级数,

  • 库木土拉千佛洞

    即“库木吐喇石窟”(1113页)。

  • 太和城

    古城名。一作大和城。遗址在今云南大理旧县城南15里点苍山脚下,太和村之西,东临洱海。“夷语山陂陀为‘和’,故谓大和。”原为河“蛮”所居。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逐河“蛮”,夺据

  • 诺杂

    彝语音译。意为黑彝主子们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细荞麦面加工成饼子,解放前专供奴隶主食用。奴隶们只能以荞麦皮、野菜做成的※仆杂充饥。

  • 黄焕中

    1832—1911清爱国将领和壮族著名诗人。字尧文,号其章。广西宁明州人。壮族。出身清贫,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韬略,为人“品质纯正”,乐于助人,颇受乡里尊崇。青年时曾参加地方团练,后在家乡创办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