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窝阔台后王※海都(窝阔台第五子合失之子)所建。原为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封地。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窝阔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继承大汗位后,将封地赐与其子贵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封地被分裂为数个领地,以去其势。窝阔台第六子合丹被谪迁于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第七子灭里迁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窝阔台孙脱脱迁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海都迁海押立(今伊犁西)。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海都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先后联合忽必烈弟阿里不哥、东道诸王乃颜、察合台汗国后王笃哇等争夺帝位,多次进扰元朝西北边境。其控制地域,东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西至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与答剌速河(今塔拉斯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诸城,北有也儿的石河上游之地,以伊犁河与答剌河流域为中心,成为中亚一大势力,都城叶迷立。境内居民主要从事游牧。大德五年(1301),海都兵败走死后,其后裔为争夺汗位发生内讧,汗国力量削弱。海都子察八儿继立为汗后,于大德七年(1303),被迫向元朝请和。八年,先后败于笃哇与元军,向笃哇被迫称降。武宗至大三年(1310),察八儿为察合台系后王所败,汗国领地一部分归于元朝,其余大部为察合台汗国所并,窝阔台汗国亡。共传2世。

猜你喜欢

  • 阿里别

    ?—1280元朝官员。又称阿里、阿里伯。回回人。※牙老瓦赤子。原籍花剌子模。后随父款附蒙古,并至汉地。忽必烈当政(1260—1294)初年,任中书右丞、参知政事诸职。至元十二年(1275),以淮东副都

  • 武陵记

    书名。①南齐※黄闵撰。为早期武陵地区之地志。内容包括:景物、山水、池潭、陂田、城池、古迹等。早佚,部分辑入《汉唐地理书钞》、《荆湘地记》。《后汉书》注,亦引其文如:“山高可万仞。山半有槃瓠石室,可容数

  • 拜霞

    水族节日。水语“拜”,意为“祭祀”,“霞”,为一个类似人形的岩石,水族视之为神,又代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组织。一霞分12股,12股分居在不同地区,但在同一时间祭祀。每12年举行一次。少则6年。逢子、午年

  • 阿古柏伯克传

    书名。(英)包罗杰著。1878年伦敦出版。该书是作者为配合英国殖民者对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的侵略而撰。书中对阿古柏一生的活动、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反动政权及其最后复灭经过,都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英、俄两

  • 赤石洞

    古地名。位于江西吉州(今吉安)境内。相传湖南土家族彭氏祖先出于此,有“赤石蛮”之称。其地有山寨,上可容兵数万。彭氏立堡寨于仁寿,为赤石洞豪酋。唐末五代初,始自江西入湖南,略定一方,后与今土家族先民相融

  • 田胜贵

    明代湖广容美洞土官。土家族。容美洞(今湖北鹤峰县)等处军民宣慰使(初置宣抚司、长官司、后升格)※田光宝之子。袭宣慰使。因后“洞蛮”向天富作乱,受牵连,被革职。永乐三年(1405),诏抚溃散土官及土民。

  • 资悉波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敦煌藏文卷子有载。为掌管会计事务的官员。亦可译作“算使”。其上有“资悉波折逋”,意为“大会计使”。

  • 梅那国

    西夏国号。甘肃安西榆林窟第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民称谓minyak之对音。

  • 延安民族学院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培养民族干部的学校。1941年7月初在陕北公学成立民族部,以培养民族干部。不久陕北公学解散,在民族部基础上成立民族学院。副院长高克林,教育长乌兰夫,副教育长王锋。学员有汉、蒙、满

  • 安禄山

    ?—757唐朝叛将。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初名轧荦山。本姓康,少孤,随母改嫁突厥人安延偃,改姓名安禄山。通六蕃语,为互市郎。以骁勇著称,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