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都督府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四年(659,一作上元中),以旧疏勒国归附,置府。辖地位于今新疆喀什等地。下辖15州。仪凤(676—679)年间,为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收服其地,复置。为唐代安西四重镇之一。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四年(659,一作上元中),以旧疏勒国归附,置府。辖地位于今新疆喀什等地。下辖15州。仪凤(676—679)年间,为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收服其地,复置。为唐代安西四重镇之一。
?—1890清朝宗室、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济尔哈郎八世孙。字竹坡。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进士。累迁侍读。光绪帝即位(1874),疏请选师保以崇圣德,严宦寺以杜干预,核实内务府以节靡费,
彝语音译。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昭觉滥坝等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所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之一。一自楼撒播种子1.5至2石。租种一自楼土地,须交纳地租1.2石。
1752—1827清代玉树第二十代囊谦王、千户。藏族。嘉庆元年(1796)会盟时,由西宁办事大臣策拔克颁给文书,更换牌照,划定所辖四界,并在盟会上协同主事官员调解阿夏百户陈增与中坝百户昂赛间的纠纷。后
突厥语,意为“公驼汗”。西迁回鹘在中亚建立的※喀喇汗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之一。史载,※萨图克于伊斯兰历三三○年(942—943)在圣战者支援下占领巴拉沙衮(今中亚楚河畔碎叶城东)后,始称“博格拉汗”。
?—1847清道光朝湘桂边区瑶民起义首领。湖南新宁县黄卜峒人。瑶族。出身农民家庭,曾参加道光十六年(1836)蓝正樽领导的瑶山八峒起义,失败后,与广西全州庄塘村汉族李世德等在湘桂边界组织“棒棒会”,广
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比较成型的原始宗教。曾流行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蒙古、达斡尔、土、裕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雅库特人中。亦有人将北美印第安人和
旧时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土司衙门中头目之一。因其职司而得名。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官庄,巡视田间,督促和组织田丁耕作,兴修水利,修渠筑坝,引水灌溉;帮助土官催收谷租;并督促田丁按期给土官缴纳薪柴等。由家奴
西夏职官末品封号。西夏语音“迷耿”。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有“武孝恭敬东南姓官民地忍”称号。下有论予、功有、友要、善定,涨满等5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藏语音译。 ①唐吐蕃官名。松赞干布时将其主要辖区划分为“五如”,作为其时军政组织。每如(即“翼”)设官管理,其官称“如本”,即“如官”。每如设正副如本各2名,由赞普任免。参见“吐蕃兵制”(769页)。
见“邛部长官司”(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