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垫顿柱之乱
同治十年(1871)甘丹寺堪布班垫顿柱勾结该寺喇嘛阿丹及札萨克喇嘛扎克巴协念等,谋令诺门罕辞退协理商上事务,谋夺商上大权,并密谋杀害原噶伦彭错策旺夺结父子等6人,为哲蚌寺喇嘛告发,畏罪潜回甘丹寺。噶伦策忍汪曲亦受煽惑,私离职守,同往甘丹寺聚众抗拒。清廷革除作乱者之堪布、札萨克喇嘛及噶伦名号,由驻藏大臣会商达赖喇嘛派官兵攻破甘丹寺,执杀班垫顿柱,生擒阿丹、策忍汪曲等25人,分别予以处置,从犯令所属各寺妥为管束,事平。
同治十年(1871)甘丹寺堪布班垫顿柱勾结该寺喇嘛阿丹及札萨克喇嘛扎克巴协念等,谋令诺门罕辞退协理商上事务,谋夺商上大权,并密谋杀害原噶伦彭错策旺夺结父子等6人,为哲蚌寺喇嘛告发,畏罪潜回甘丹寺。噶伦策忍汪曲亦受煽惑,私离职守,同往甘丹寺聚众抗拒。清廷革除作乱者之堪布、札萨克喇嘛及噶伦名号,由驻藏大臣会商达赖喇嘛派官兵攻破甘丹寺,执杀班垫顿柱,生擒阿丹、策忍汪曲等25人,分别予以处置,从犯令所属各寺妥为管束,事平。
见“简献皇后”(2368页)。
元代所签军士之一种。《元史·兵志一》:“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余丁军。”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以富商大贾人死产乏,难于出2丁,遂免余丁充役者。
描写壮族风情的古体诗。一首五言四十句。唐白居易(772—846)撰。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郢(今陕西渭南)人。内容描述邕州黄峒蛮(今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先民)的风土人情,如地理位置、土民与峒主的装束
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廓尔喀(今尼泊尔)侵略后藏期间,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随丹津班珠尔私赴边与廓尔喀议和许银,被廓尔喀人所劫。同年,返藏,携带信件,内称廓尔喀差头人至聂拉木与噶伦议明各安
见“并作”(891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所之一。亦作哈鲁所。永乐四年(1406)月设。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托明总纂。清咸丰二年(1852)成书。木刻本。3册,4卷,3万余字,卷1为疆域、沿革、星野、山川、关隘、古迹、村庄;卷2为风俗、物产、田赋、户口、寺庙;卷3为人物;卷4为艺文。
西汉时匈奴王。虚闾权渠单于(前68—前60年在位)时,为郝宿王,执掌重权。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虚闾权渠单于死后,使人召诸王来会,但未至,单于妻颛渠阏氏与其弟左大且渠(官名)都隆奇共谋立右贤王屠耆
呼图克图的异译,又称小活佛,即第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249页)。
见“春稽”(15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