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独乐寺

独乐寺

俗称大佛寺。契丹时期重建的著名佛寺。位于今天津蓟县城西西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时期无考,建筑学专家梁思成以为“至迟亦在唐初。”(《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现存主要建筑山门与观音阁为辽圣宗统和二年(984)所建。山门高10米,面阔16.63米,为单檐庑殿式。因台基低,斗拱大,出檐深远,脊端鸱尾形制遒劲,给人以庄严稳固之感。两侧为高4.5米的护承力士塑像。过山门则是主体建筑观音阁,高22.5米,面阔20.23米。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座;实为三层,中间有一结构暗层。斗拱复杂,有24种式样。外檐柱头出四跳,显示出建筑物的挺拨高昂;内伸至三架梁下,用杠杆原理减轻檐头承重,反映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梁氏称:“实为研究我国建筑演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建阁以来,历经20余次地震,《宋史·五行志》:“嘉祐二年(1057),雄州北界幽州大地震,大坏城廓。”《元史·五行志》:“至正十六年(1356)春,蓟州地震,凡十日,领四县亦如之。”《蓟州志》:康熙十八年(1886),平谷、三河一带发生八级地震,县城内“官廨民舍无一存,阁独不圯。”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蓟县,城内白塔震裂,水塔倾倒,此阁安然无恙。足见其结构稳定与牢固。阁内立有一高16米的观音菩萨塑像,直通三层,为我国现存最大古泥塑之一。因其头上尚有10个小头像,故称十一面观音。两侧胁侍菩萨等姿态优美,亲切感人,为典型契丹时代塑像。

猜你喜欢

  • 博罗欢

    (1236或1238—1300) 元朝将领。又译博鲁欢、博罗罕、孛鲁欢、孛罗欢、拔鲁罕、不鲁合罕等。蒙古忙兀氏。蒙古国开国功臣※畏答儿曾孙,琐鲁火都子。以智勇著称。16岁任本部断事官。后从世祖忽必烈讨

  • 依玛坎

    赫哲语音译,意为“故事”。赫哲族民间口头相传的一种古老说唱文学。最为群众喜闻乐听,类似汉族北方的“大鼓”,南方的“苏滩”。用词合辙押韵,如同诗歌。长的可说唱多日,短的也能说唱数天。内容大多是歌颂英雄复

  • 斡难河卫

    明代在北方蒙古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温都卫。元亡,蒙古贵族退守捕鱼儿海子(今贝尔湖)与斡难河(今鄂嫩河)等处。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遣北平都指挥使周兴率师出关,大败北元军于斡难河。永乐

  • 张登发

    ?—1887清代光绪年间勐勐反清斗争首领。双江拉祜族。原为村寨世袭部落头人兼军事首领。在前几次拉祜族人民反清斗争的基础上,光绪十三年(1887)十月,联合澜沧木戛、富邦、南栅等地拉祜族和汉族,与杨定国

  • 碾伯守御千户所

    明代西北卫所名。本碾北地。成化(1465—1487)中置。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嘉靖三十八年(1559),其地山后诸族部联合起兵反抗官军,为明廷所弹压。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碾伯县。1928年改为乐

  • 阿力速擅

    ?—1478东察合台汗国汗族,※吐鲁番统治者。自1464年起多次向明朝进贡;1472年袭破哈密,占据其地,但仍与明朝保持政治和经济关系。1478年病逝。

  • 拓跋熙

    399—421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子。天兴六年(403),封阳平王。史称其“聪达有雅操,为宗属所钦重”。泰常五年(420)正月,随兄明元帝拓跋嗣阅兵于东郊,督十二军校阅,因军仪甚威,受

  • 崇巴噶什部

    参见“冲巴噶什部”(882页)。

  • 军机章京

    俗称“小军机”(150页)。

  • 堆增·扎巴坚赞

    1374—1434藏族高僧。前藏堆章人。宗喀巴弟子。初从直贡巴闻习诸法,以众密乘为上师,研习布敦大师论著,后顶礼宗喀巴,闻习显密教法。恪守戒律,深明律藏,并教宗喀巴其他弟子。辞甘丹寺法台,让于贾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