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东长官司

河东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彝名“尼木立立土司”。远祖普卜为大理彝民,宋末降附蒙古军后随征建昌(今四川西昌)。至元十六年(1279),特授建昌世袭镇国上将军、建昌宣慰使司(罗罗斯宣慰司)宣慰使,遂在此设衙定居。后由安定承袭。明洪武十四年(1381),第五代孙安配归附明朝。十六年(1383),赴京朝觐,贡马及方物,授建昌宣慰使。二十五年(1392),改授建昌卫指挥使。后屡绝嗣,均先由妻护理篆务,旋择族人承袭。清顺治十六年(1659),安氏第十三代孙安泰宁投附,缴销明朝所授宣慰司印,改授河西抚夷司兼土千总职。雍正五年(1727),因事被参革。六年,以随军征剿功,改授河东长官司,颁给印信、号纸。后以原河西抚夷司女土官安凤英兼任长官。同治十三年(1874),第二十二代安绍徽死后绝嗣,清廷命邛部宣抚司、暖带密土游击岭承恩兼袭河东长官司及河西抚夷司职。至1926年传至岭邦正。清代每三年贡马10匹,每年纳米132石,于建昌镇标中营交纳。下属大石头、长村、继事田土百户3名;利扼、上芍果、下芍果、阿史、纽姑、上沈渣、上热水、小凉山慕西、力厄、者加、阿什别迫、莺哥、魏土目13名(一作12名)。辖彝民12110户,辖地范围约相当于今之西昌、昭觉、喜德、冕宁、美姑西部及越西、甘洛、峨边部分地区。

猜你喜欢

  • 看城

    清代木兰围场行围时所设帝王的临时观望台。以布幔为之。立于山坡间或高阜处,以为两路进兵合围的目标。先一日设,罢围即撤,移往次日欲围之场又设之。满洲、蒙古等王公大臣亦可随幔观礼。布围之际,可以遥眺远山人如

  • 田家洞长官司

    土司名。位于今湖南西部。元末为羁縻州地,以田胜祖任洞长总管。明洪武三年(1370),内附,升长官司,隶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宣慰司所辖六长官司之一。田氏世袭长官职,世有其土,传13代。至清雍正五年(

  • 胡如布

    一种小型的半地穴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意为小型地窨子。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多作为冬季住房。一般向地下挖2—3尺深长方形坑,大小依人口多少而定;顶上用一二根粗木作梁,搭上檩、椽,支起楔

  • 乌泥

    西夏语“太后”之汉译名。

  • 马聚成

    明将领。字萃有。安徽全椒人。回族。原籍山西。元至正十年(1350)迁安徽全椒,遂家焉。十三年(1353),投奔朱元璋军。明洪武十四年(1381)调守安庆,拱卫金陵(今南京)屏障,封明威将军,官安庆卫指

  • 伽色尼

    西域古城名、国名。见《魏书·西域传》,伽色尼国,都伽色尼城。《大唐西域记》、《新唐书·西域传》作鹤悉那,为漕矩吒国都。《酉阳杂俎》作伽阇那。《岭外代答》、《诸蕃志》作吉慈尼。《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哥疾

  • 昆·鲁益旺波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名僧。昆杰贝波切之子。先辈曾任赤松德赞的内相。桑耶寺建成后,为最早出家的七僧人之一。精通梵文及佛典,曾将许多佛经译成吐蕃文,为赤松德赞时著名“三中译师”之一。

  • 阿史那逾输

    见“墨特勤”(2509页)。

  • 武都参狼羌暴动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汉军击败金城、陇西羌后,武都参狼羌复起兵进攻郡城。次年,汉命陇西太守马援将兵4000余镇压。至氐道县(甘肃礼县西北),时羌在山上,援夺其水草,围困之。羌无粮水,遂率数十万户

  • 才贡喇嘛·格登钦铙

    1736—1815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第二世夏日诺门汗兄才贡扎西之子。从江龙赤干受戒出家。16岁入经院学习。后赴西藏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辩才超群。从藏巴堪布受近圆戒。拜班禅大师、隆多喇嘛等为师,